麥坪遺址面臨永沉水底 考古價值賽三星堆

【新唐人2010年3月31日訊】【提要】30日,麥坪遺址搶救性發掘獲重大突破,又發掘出數量眾多的史前房屋遺址、陶、石、銅、玉石器,以及6座古墓葬,初步考古結果顯示,麥坪或許是4500年前大渡河流域的中心城市,專家認為,從考古學上來講,麥坪遺址的意義甚至大於三星堆遺址。

4千年前特大城市6月永沉水底 考古價值堪比三星堆
   
麥坪人好像是突然出現在這裏的,又好像是突然消失了。”
 



創造了極高文明程度的麥坪人如何到達麥坪、最終又去往哪里?由於缺少實物證實,這些問題尚沒有確切答案,一切都有待於更多的研究。
  
近日,麥坪遺址搶救性發掘獲重大突破,11324平方米範圍內發掘出數量眾多的史前房屋遺址、墓葬及陶、石、銅、玉石器,初步考古結果顯示,麥坪或許是4500年前大渡河流域的中心城市。
  
出土文物顯示,麥坪文化在很多地方不同于三星堆文化,顯示出了自己獨特的風貌。這裏的房屋遺址數量和種類之多,不僅在橫斷山區,就是放在全國都非常罕見。有專家認為,從考古學上來講,麥坪遺址的意義甚至大於三星堆遺址。
  
遺憾的是,隨著瀑布溝水庫的蓄水達到851米時,到今年6月份,海拔830米的麥坪村大部分土地將沉入水底,剛剛重見天日的麥坪遺址也將永遠沉入20米深的水下。

  發掘現場
  又發現6座古墓葬



  
昨天,麥坪遺址發掘現場又傳來好消息,當天又發現了6座古墓葬!
  
與此同時,遺址下方的瀑布溝水庫水位又上漲了近1米。
  
昨天一早,記者再次來到麥坪遺址考古現場。早上8點,考古隊員已和當地農民工一起,用鋤頭、簸箕、小鏟、毛刷在一點點地做著清理工作。
  
從現場看,這處工地位於環湖公路和瀑布溝水庫之間的坡地上,遺址已被分割成條塊,近百名工作人員正在埋頭清理現場泥土。
  
工地東面新出土的一個墓葬坑裏,一架相對完好的骨架已被清理出來,死者腳部有3個陶罐,頭部也有1個較小的尖形容器。
  
考古價值堪比三星堆
  
隨著發掘不斷進展,麥坪遺址出土文物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昨天下午,考古工作隊劉化石領隊告訴記者,目前已發掘的11324平方米範圍內,共出土182處史前房屋遺址、172座墓葬、725個灰坑,此外還有陶、石、銅、玉石器上萬件,“現在已經進入了‘高產期’,每天都有新發現,相比一天之前,僅墓葬就多了6個,到4月中下旬結束時,墓葬至少還能找到20多個。”
  
劉化石認為,麥坪遺址文化是一支單獨發展的文化,它沒在任何地方出現過,“從某些方面來講,麥坪遺址考古價值甚至大於三星堆文化。”
  
以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和四川大學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認為,根據已有的出土文物判斷,麥坪是一處大型史前聚落遺址,從出土的生產、生活工具來看,麥坪遺址居民的生活模式當是以農耕為主,輔以漁獵,是適應山地環境的典型個案。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輝院長認為,從出土文物初步判斷,麥坪文化在很多地方不同于三星堆文化,是一種獨具特徵的區域性考古學文化類型,既不同于成都平原考古文化,也不同於岷江上游考古文化。
  
6月份將沉入20米水底
  
麥坪村海拔830米,按照規劃,瀑布溝水庫蓄水要達到851米。日前水庫已經建成並開始蓄水,到今年6月份,麥坪村大部分土地將沉入水底,剛剛重見天日的麥坪遺址也將永遠沉入20米深的水下。
  
“考古每天都有新發現,山腳下的水位也一天天漲上來了。”站在遺址上方新堆的土堆上,麥坪遺址考古工作隊領隊劉化石深吸了一口氣。
  
由於水庫蓄水,麥坪一帶的獅子山遺址、龍王廟遺址、大地頭遺址、麥坪遺址、金鐘山遺址、擺魚遺址、薑家屋基遺址等多處遺址,除獅子山遺址可以保存之外,其餘的都將淹沒在水平面之下。
  
劉化石說:“考古人面對這麼一個考古富礦都會動心,如果有可能,我願意在這裏再挖20年。”
  
麥坪人留下無數未解之謎,他們從哪里來最後又去了哪里?
  
未解之謎1 他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麥坪人好像是突然出現在這裏的,又好像是突然消失了。”劉化石說,麥坪地處大渡河交通要塞,是大渡河中上游最為平坦的河谷地帶,翻越北面的大相嶺可以到成都平原,翻越小相嶺可到西昌和雲貴高原,往西是青藏高原,往東則是長江、中原,形成了東西南北“米”字形的交匯區,麥坪人似乎可以從四面八方到達這裏,也可以從這裏一直走到東南亞。創造了極高文明程度的麥坪人如何到達麥坪、最終又去往哪里?由於缺少實物證實,這些問題尚沒有確切答案,一切都有待於更多的研究。
  
未解之謎2 他們的城市住了多少人?
  
劉化石說,從房屋遺址來看,這裏出土的182座史前房屋遺址形式多樣,有一房的,也有套二、套三的單元組合房,房門朝向一致,大部分牆體處在同一直線上,極有可能是街道雛形。新石器時代的街道,不僅在川內是首次發現,在全國也不多見。此外,出土的墓葬遺址和房屋遺址有明顯區域劃分。
  
劉化石認為,從出土的陶罐來看,當時麥坪人以河谷平地農耕為主;從出土的骨器和石斧來看,麥坪人還會在大渡河中捕魚和上山狩獵,“從僅1萬平方米就出土近200個房屋遺址來看,這裏居住的人數相當可觀。”
  
未解之謎3 和三星堆文化有無關係?
  
麥坪遺址的石棺葬有蓋無底,明顯不同于三星堆文化,也不同于巴蜀文化。但專家認為,四川省雅安地區的寶興、滎經、漢源、石棉等縣,歷史時期就處于巴蜀文化與西南地區的石棺葬文化、大石墓文化的交匯地帶,史前時期更是文化的“漩渦地帶”,其往往會表現出各種文化相互交織的情況,對這一地區的發掘與研究,將有利於解決橫斷山區史前文化的交流和史前人群的遷徙等問題。
  
這裏的陶罐很多有精美的花紋,與三星堆文化、富林文化既有傳承,又呈現不同的風貌,他們之間的傳承關係也值得進一步研究。

鏈結 麥坪遺址8次搶救性發掘
  
據瞭解,麥坪遺址於上世紀70年代末被發現。

  
2001年四川省組織考古力量對這裏進行試發掘。此後,大渡河上的瀑布溝電站建成並開始蓄水,麥坪遺址即將沉入水下。為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06年開始,對該處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2006年至2010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遺址進行8次考古發掘。其中尤以2007年、2009年和2010年規模最大,成果也最豐富。
  
從2006年開始,劉化石在這裏幹了5年。2009年9月開始的第七次發掘,各類文物出土了近萬件,這些文物經簡單包裝一下就運往成都,當時“集裝箱貨車就拉了滿滿一車。”
  
據劉化石介紹,2006年發掘時出土了很多陶器、細石器等,為了搞清楚這裏的確切年代,他們曾到北京進行過碳十四檢測,當時實驗室資料顯示,這處遺址的碳顆粒距今4000年至4500年。至此,麥坪遺址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文化成為定論。
  
今年正月初五,劉化石和20多名同事就來到麥坪考古工地,和當地100多名民工一起,翻遍了麥坪遺址的每一寸土地。這一天,麥坪遺址5年內的第八次搶救性發掘正式開始,整個發掘預計4月中下旬將結束。這也是麥坪遺址的最後一次搶救性發掘了,剩下的任務就是實驗室分析,一個個地揭開麥坪遺址之謎。
  
意義:為細石器研究提供重要資料
  
麥坪遺址發現的大量細石器,為深入研究細石器提供了重要資料。四川地區的細石器主要集中在大渡河中上游地區、安寧河流域、岷江上游地區、雅礱江流域等地,但是各區域的細石器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大渡河中游地區的細石器無疑是建立在“富林文化”的基礎之上,延續至戰國晚期。本次發掘出土的大量的細石器,對於進一步研究該區域的細石器打制技術、文化特點、內涵等方面具有著重要的作用。
  
今年五六月間,麥坪遺址重要文物將在成都展出,考古隊也將在成都舉行考古成果發佈會,屆時成都市民可以親眼目睹麥坪文化的風采,一些未解之謎或許也將有初步答案。
  
麥坪遺址
  
位於雅安市漢源縣,包括獅子山遺址、龍王廟遺址、大地頭遺址、麥坪遺址、金鐘山遺址、擺魚遺址、薑家屋基遺址等多處遺址,整個遺址的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以位於大樹鎮麥坪村的遺址最具有代表性。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