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高債成2010年危機新源頭

【新唐人2010年2月23日訊】當世界經濟爆發危機時,各國政府協助搶救,但現在他們自己成為需要搶救的對象了。去年是銀行的危機,2010年則將是國家的危機。經濟的危機在2009年下半年似乎已經減弱,但今年將全面爆發主權國家的債務危機。主要的因素是各富裕國家政府負債比率過高,而且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明確政策,而且可能過早緊縮刺激政策,導致經濟進入第二波衰退。

歐洲的領導人正在努力的避免,一場自歐元區成立11年以來最大的金融災難。過去兩週的目光一直集中在希臘。如果希臘發生債務違約的話,那將是歐盟國家的第一個。過去兩週歐盟領導人正緊急開會,討論以德國為首的救援計劃。在歐盟國家債務可能發生危機的國家還不只一個,危機將陸續爆發。

債券市場正擔心著西班牙、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償債能力,並迫使這些國家增加稅收和削減開支,即使可能導致經濟繼續衰退。歐洲的麻煩,給投資者足夠的理由擔心,但卻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國政策的改變也讓投資者感到恐懼。

銀根緊縮 刺激方案退場

上個月,中國政府擔心通貨膨脹加速和資產泡沫化,開始緊縮貸款。印度央行已經要求銀行提高準備金,巴西政府刺激景氣方案即將退場。

世界各國大央行正逐步自各類的緊急資金流通救援計劃中退場,利用印鈔票來購買長期債券的「貨幣寬鬆」政策即將結束。

這一切措施都重擊資產價格。證券市場的急劇下跌,商品價格劇烈波動。摩根士丹利世界股價指數(MSCI World Index )已經自1月14日的近期高點下跌了近10%。

許多市場人士原本樂觀的「V型」復甦,變成悲觀的雙底衰退,市場擔心,害怕決策者將被迫或錯誤選擇,太快取消寬鬆動貨幣和財政工具。

有三個因素,決定市場的這種擔心是否有道理。
● 首先是復甦的力道,景氣復甦是出於經濟自身的成長或是來自政府刺激方案。
● 第二是政府債務的問題,這是簡單的希臘個案,或投資人對所有負債沉重的國家都失去信心。
● 第三世界各國央行行長和財政部長是否能設計及協調在景氣刺激計劃順利撤退。

全球經濟成長的前景日益分岐。大型新興經濟體正處在最佳狀態,國內需求具成長強勁,剩餘產能很少。如印度和巴西等國家早已大幅度把衰退拋在背後。在政府強制銀行大規模放貸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很容易受政府突然的緊縮政策的影響。

然而在富裕國家的情況就不同了,這些國家的民間需求強烈成長的跡象還是很少。美國最新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大幅度增長是誤導。去年第四季,GDP成長5.7%,主要是因為企業重新補充其庫存。
隨著經濟仍在減少工作(儘管較低的利率),股價下跌,房屋市場搖擺不定,家庭債務增加,消費支出可能持續低迷。大量的生產力閒置,企業不太可能會繼續投資下去。

在歐洲和日本的情況更為嚴峻。雖然出口開始復甦,但日本已經陷入通貨緊縮。在歐元區,經濟的復甦早在希臘危機發生前,就已搖搖欲墜。就算在經濟最強的德國,一般民眾雖然沒有過度的債務等待償還,但其國內需求依舊停滯。

這種富裕國家和新興世界的差距,應反映在他們宏觀的經濟政策上。新興經濟體可以,也應該,在通貨膨脹發飆前,緊縮刺激政策和提高利率。但在龐大、衰弱、富裕的經濟體,要緊縮仍然為時過早。

美國在1937年和日本在1997年過早加稅和緊縮貨幣政策,以至將脆弱的經濟推回到衰退。重複這種危機的風險比無所作為要高。

出口遠低於預期和信用貸款停滯不前,發生持續性通貨膨脹的風險非常小。在大多數國家,債券投資人的恐懼也不應該導致政府突然採取預算緊縮。

有鑒於希臘的艱難,正確的教訓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危險,並不在於今天這些所有的赤字,而是政府需要為控制赤字和促進中期的經濟成長做更多的努力,給今天失控的財政多一點緩衝的空間。

富國沒可靠中程財政計劃

多數龐大、富有的經濟體已經吸收一半的信息。二月七日,七國(G7)的財長們認為這時撤出刺激景氣太早了。但是,沒有一個富裕國家,擬定出可靠的中程財政計劃。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如提高退休年齡或鑒定申請福利的民眾是否符合申請資格,可以提高國家財政前景又不至於犧牲今天需求。

法國正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其醞釀改革養老金制度。美國新的預算則是個很令人震驚的失敗。

更明確的進度表,用來推動中期的經濟成長,也是同樣重要的。為了儘量減少風險,以避免陷入像日本式高公共債務和緩慢成長的泥沼,富裕國家的經濟必須刺激生產、鼓勵投資和促進競爭。這點,是自由貿易應重新專注的新焦點,減少支出而不是增加稅收,並重新制定新的財務條例。

目前市場的不安,有些來自「政策風險」。沒有人、公司或銀行,能確定政府政策的走向。這種不確定因素降低越多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復甦就越強勁。(原文載於《大紀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