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聞之一】經濟衰退持續影響世界

【新唐人2010年1月3日訊】2008年9月15日,華爾街金融機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佈倒閉並引發金融海嘯,世界經濟隨即陷入百年一見的重大危機。2009年起世界各國努力自救,並多次召開跨國會議共同研商如何因應金融危機。截至目前為止,在各國刺激經濟方案的推行與新興市場的成長帶動下,世界經濟似乎出現復甦跡象。但專家警告這波復甦力道仍然相當微弱,禁不起再一次的系統性危機衝擊。

金融海嘯發生後,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在2009年初發表報告嚴正指出,世界經濟陷入了自1930年代「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

金融海嘯後,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帶領下,各國央行為了刺激經濟景氣復甦,紛紛採取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希望藉由充足的貨幣供應帶動民間投資與消費。

2009年第一季起,這波全球性的刺激經濟方案確實起到了效果,包括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主要大國的經濟成長數字均有所起色,但失業問題卻依然持續增長。顯示政府以公共建設拉動經濟的策略,主要對基層建設工人、工程師的就業起到保障,但對更多的製造業、服務業民眾來說卻仍受益有限。

4月2日,G20高峰會在倫敦召開,20國領導人一致認同需要繼續投入大量資金推動各項大型公共建設來刺激經濟,解決就業問題,同時並防範貿易保護主義的發生。

不過,正如同許多經濟專家所預測,政府刺激經濟方案的藥效只能維持到第二季,第三季起各國經濟成長數字便又陸續出現回落現象。

為復甦經濟,美國政府祭出振興方案和獎勵機制,奧巴馬甚至在金融風暴屆滿一週年時,首次在紐約華爾街發表演說,要求華爾街「擁抱」改革,但華爾街對奧巴馬的演說反應相對冷淡,市場三大指數微降。

而以亞洲地區為主的新興市場不僅在金融海嘯中受創較輕,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分析,亞洲消費者的消費力成長,是支撐去年全球經濟免於嚴重崩跌的重要關鍵。

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推估,2009年出現人均GDP下滑的發達國家多達21國;相對的,人均GDP成長率超過3個百分點的發展中國家卻也多達29個。其中以中國和印度為最。

但正如許多國際媒體強調,中共官方公佈的各項經濟統計數據存在許多可疑之處,並無法全面採信,因此中國去年的實際經濟成長幅度究竟是否真的「保八」,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美國賓州費城爵碩大學(Drexel University)商學院教授:「中國的經濟沒有能夠真正的回覆,中國經濟大量依賴出口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那些依賴出口的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它並沒有那麼大長足的進展,所以這整個經濟所謂的回覆是虛假的。」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國際貨幣政策處於寬鬆水準,但金融機構的放款態度卻依然相當謹慎,這也使得過去仰賴大量對外借貸來維持經濟的迪拜(Dubai)在11月底發生週轉不靈的債務危機。

但與此同時,市場上的低息貸款卻反而促使許多對沖基金、金融機構或國際炒家大量運用這些資金在國際上炒作原物料、房地產、股市、外匯,造成許多國家出現房市、股市熱絡,價格飆漲,但民間消費與人民所得卻持續低迷的特殊現象。

對此,專家學者均一再強調,下一波世界將可能出現資產泡沫化的危機。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國際炒作引起泡沫投機,泡沫破了以後,就是非常糟糕,所以表面上他們說迪拜這種債務(影響)一些金融市場並不是很多,但是在其他的金融市場裡面是不是沒有,或者是它數量會非常的大,那全球這樣的金融聯動了以後,那我剛剛提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起來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的嚴重。」(新唐人已播出新聞:迪拜倒債恐聯動第二波金融危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歐、美等先進經濟體去年GDP成長率約為-3.4%,今年才可望回升為正成長1.3個百分點。而新興經濟體去年GDP成長率則仍有1.7%,今年則可望進一步成長到5.1%。

但是普遍的失業問題,與價格持續推高的房市、股市泡沫,以及各國出現貿易保護政策的現象,將是今年各國政府的重要挑戰,也將決定全球能否順利走出這波百年一見的經濟穀底。

或許正如國際貨幣基金強調,經濟復甦已經開始,但關鍵是如何延續這股復甦力道。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