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先進先出 台灣可望領先走出經濟危機

【新唐人2009年5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呂志翔台北19日電)台灣世界競爭力排名驟降10名,「洛桑管理學院」的競爭力專家都感震驚,但他們指出,台灣在這次全球經濟海嘯中首遭衝擊,依「先進先出」理論,台灣可望領先走出危機。

IMD的世界競爭力中心副主任蘿思蕾(SuzanneRosselet)今天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台灣應會依循先進先出的模式,先走出陰霾,特別是有跡象顯示中國大陸經濟會先行復甦,以及兩岸間的商業關係更形緊密。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今天公佈「2009世界競爭力年鑑」,台灣排名從去年的第13名跌落到23名,在亞太地區也從第4退步為第8,創下近年來最低點;台灣表現一向不錯的「企業效能」尤其嚴重,從第10位退至第22位。

在全球經濟危機中,競爭力衰退引發台灣內部關切,而蘿思蕾顯得相對樂觀。她分析,今年的特點是「自由落體」經濟下的競爭力評比,也就是各國抗拒困境,安然渡過風暴的能力。

蘿思蕾提醒,IMD競爭力排名主要是依據2008年的資料,特別是上半年成長時期,台灣不幸在去年上半年就遭逢出口減緩、油物價上漲導致的通貨膨脹等問題,也就是率先進入經濟危機,對競爭力排名造成很大影響。

但根據「先進先出」的理論,先進入危機的國家會先走出困境,因此,她對台灣仍抱持樂觀態度。

蘿思蕾進一步強調,台灣與中國的相互依存度很高,台灣將因中國大陸經濟先行復甦而受惠。

雖然不願評論台灣的現行大陸政策,但她說,兩岸間存在強大的「加乘效應(Synergy)」,台灣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是「合理」及「不可避免的」,如韓國與新加坡就從中國得到很大利益。

蘿思蕾指出,在改善與提升與中國經貿關係時,台灣必須維持其優勢產業、核心科技,同時加強高附加價值產品、創新及研究與發展。

她強調,台灣必須要「多元化」,IMD也表示,競爭力不僅是經濟成長或表現,必須要考慮其它「軟性元素」,如環境、生活品質、科技與知識等,如過分專注短期效應,反而會觸發危機。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