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風力發電 專家:台廠應選利基切入合作

【新唐人2009年4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13日電)根據統計,2008年全球風力發電新增容量達27.1GW,比2007年成長 36%。面對國際在風力發電上的競爭激烈與廣大市場,專家建議台灣業者應選擇利基切入與攜手合作。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ITIS)專案辦公室今天舉辦「風力發電再造金屬產業新契機」研討會。

根據統計,2008年全球風力發電新增容量達27.1GW,較2007年成長36%,美國及中國大陸市場合計就占整體市場的54%;新增風力機產值達500億美元,全球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

2008年全球累計風電容量逾120GW,可生產260兆瓦小時(TWH)、減少1.58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隨著2009年歐洲風能協會提高2020年歐洲累計裝置容量至230GW,預估風力發電產業在歐、美、中國及印度的強勁需求帶動下,風力發電總裝容量將從2008年的121GW,成長到2015年的481GW,產值可逾1800億美元。

正當全球市場掀起風力發電投資熱潮,各國如火如荼投入之際,台灣不應在供應鏈上缺席。但今天參與研討會的業者多認為,政府對於這項產業實在很不重視,導致台灣在風力發電上的成長,落後其他國家。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產業分析師陳芙靜指出,在台灣發展風力發電設備產業現況及推動做法方面,大型風力發電設備產業供應鏈遭遇瓶頸,包括缺乏商品化實績、上下游整合能力較弱及缺乏有系統行銷能力等。

陳芙靜表示,未來因應策略可朝運用機制協助引進技術及行銷推廣、推動成立亞太地區零件組裝中心及國際行銷人才培育等方向努力。

另外,小型風力發電設備方面主要問題是缺乏國家檢測、驗認平台及標準,應加速建立國家標準及協助檢測認證工作。

陳芙靜建議台灣業者可先由進入門檻較低、驗證時程相對少的鑄件、鍛件及機械加工件等大型風力機金屬次零組件,及小型風力機組切入。

經濟部工業合作推動小組組長王萬能指出,風能產業的發展,在政府提升再生能源運用比例的政策原則,以及運用既有的工業基礎轉型發展風能產業的指導原則下,正積極謀求產、官、學界的資源整合。

他說,政府希望藉此產業的發展爭取商機,在產業發展策略上,應集中資源發展關鍵組件,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體系,朝向促進國際合作、提升企業體質與研發能量、取得國際認證及建置檢測技術等方向發展;並藉由政府相關資源協助,如透過工業合作計畫等平台,以爭取訂單機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