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盟代表:CEPA只利於大企業及少數人士

【新唐人2009年3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7日電)香港職工會聯盟組織幹事宋治德今天在台北表示,香港與中國簽CEPA並未使製造業起死回生,勞工薪資也未普遍成長,簽署CEPA只是對跨國企業及少數專業人士有利,值得台灣思考。

台灣團結聯盟、台灣勞工陣線聯盟上午舉辦「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對台灣勞工的影響」研討會,邀請宋治德以香港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發展,提出對產業及薪資所得的變化觀察。

宋治德表示,CEPA分成3部分,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個人遊」計畫,簽署至今約6年,可以發現雖對整體經濟有正面效益,但基層市民卻並未普遍受惠。

他說明,當初香港政府宣傳CEPA時表示,因為香港製造業享有零關稅的優惠,因此可以吸引港廠或外國廠商設廠,生產高素質的產品,因而增加就業機會。

但以實際數據觀察,2006年12月,包括機械、設備、儀器及零組件業的香港產品出口值,與2005年12 月相較,下跌24.3%,顯示CEPA並未使得香港製造業有起死回生。

此外,宋治德認為,香港自80年代以來製造業北移,剩下的製造業也大幅萎縮,且大部分港商並非自創品牌,港產品牌在中國大陸市場比重低,即使中國政府給予零關稅的優惠,也不會吸引產業回流,難以改善就業情況,這可從至2006年止,據CEPA在中國大陸創造出由香港居民出任的新職位,僅有1000個,代表對基層市民整體就業並無幫助。

至於在CEPA的旅遊計畫方面,宋治德指出,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個人遊」暢旺了香港的旅遊業,據香港旅遊局統計,2006年訪港的大陸旅客消費達93億元港幣,較2004年增加38%,但若以勞工角度觀察,「個人遊」計畫改善了酒店、飲食等就業機會,但這些行業的薪資並沒有增加,以2006年12月與2005年12月相較,飲食、酒店業等實質工資跌幅是0.5%。

宋治德強調,CEPA開放中國大陸市場,加劇了香港企業及大陸企業的競爭,而中國的中小企業為保持競爭力,只好加強對香港工人的壓搾,因此CEPA只是對規模愈大的跨國企業及少數專業人士有利。

他認為,台灣提出的ECFA目前沒有具體內容,因此無從研判具體影響,但從香港的經驗可以提供台灣一個借鏡與思考的例子。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