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職加碼 大陸學生搞「面子工程」

【新唐人2009年3月18日訊】(中央社台北18日電)或許受整形廣告影響,或許是迫於當前就業壓力,一股學生整容風潮在中國各地掀起。調查顯示,學生已經成為醫學整形第2大消費群體。但專家說,與其搞「面子工程」,不如提升真本事。

據「南方日報」報導,多數企業對大學生整容的做法其實並不贊同,他們更注重的是應聘者的真本事。

專家建議,準備要整容的大學生必須三思而後行,搞面子工程不但要承擔手術風險,效果還遠不如提升真本事來得有效、來得長久。

報導說,繼「向招聘單位承諾3、5年內保證不戀愛、不結婚」、「女扮男裝去應聘」及「拍個袒胸露背寫真集去打動面試官」等求職怪招後,部分大學生開始藉助醫學整形美容「打造面子工程」來為自己的求職加碼,趕在畢業前換張臉在大學生中悄然流行。

1位來自農村的女大學生為了「更好地生存」,居然在畢業前以生病動手術為由,向一貧如洗的老父索取人民幣8千元(約新台幣4萬多元)動整形手術。

據深圳1項調查顯示,目前學生已經成為醫學整形美容中第2大消費群體,其中60%左右的大學生整容是為增強求職競爭力。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下,各國失業率不斷攀升,企業招聘需求也一再緊縮。今年中國又將有611萬大學應屆畢業生進入求職市場,就業競爭空前激烈。

心理治療師劉玉斌表示,透過整容來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做法並不可取。這種做法只是在尋求一種「外表認同」。而且即便是透過整容順利進入企業,假如個人能力不夠,還是不能順利通過試用期考驗,這樣反而容易帶來雙重打擊。

劉玉斌建議大學生,與其把希望放在表面的功夫,倒不如從內在下功夫。大學生在就業前可以參加求職培訓等方式,一方面真正發現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瞭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和真實想法。

心理學博士安雲表示,心理學的確有1個名詞叫「首因效應」,俗稱「第一印象」效應。一般人第1次會面時會在不到1分鐘內產生「第一印象」,本質上是1種「優先效應」,人們總是傾向於相信第一印象的資訊。

「這可能是很多學生選擇透過整容的方式提升就業競爭力的理論依據。」不過,安雲指出,這也凸顯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說,事實上,「第一印象」並不只在於1張臉,而是依靠面部表情、談吐、衣著打扮等多個方面來判斷1個人的性格特徵、內在素養和基本的能力。即便擁有1張姣好的面容,但是談吐和衣著打扮上不出色的話,也很難給招聘人員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安雲建議大學生,要想真正為自己的就業提高印象分數,除了好好學習、多參加社會活動來開闊眼界,參加社交禮儀和衣著打扮方面培訓也很重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