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簽CECA學者:應留意風險

【新唐人2009年2月15日訊】臺灣六大工商團體日前向政府建言儘快和中國大陸簽訂綜合經濟協定,也就是CECA。對此,臺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2月15日出席臺灣經濟危機論壇時表示,在全球化的過程裏,只要商品具有競爭力,即便不參加任何貿易協定,影響並不大。

中國大陸與東協之間的進口關稅稅率在10%以下的項目,從2009年1月1日開始,調整為零關稅,臺灣六大工商團體擔心這會對臺灣的出口產業造成衝擊,公開建言希望政府儘快和中國大陸簽訂綜合經濟協定(CECA)。對此,臺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提出不同看法。
 
臺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假如我們簽訂 CECA以後,表示我們與東盟的關係,或是與東協經貿的安排必須要透過中國(共),因為我們不能直接跟東協簽訂任何經貿合作協定。這一點已經落實,其實臺灣是中國(共)的一部份,臺灣一切的經貿安排,都必須要通過中國(共),我想這是非常危險的。」

林向愷認為,政府在制定整體經貿政策時,不能只聽少數企業的聲音,如果只考慮到企業的個別利益,將使臺灣的經貿跟生存發展選擇權受到限制。他認為臺灣以往太重視出口導向,疏於提振民間內需及消費,以致受到國際情勢波及,這才是未來政府應重視的。

臺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因為在全球化的過程裏,只要你的商品有競爭力,你不參與不參加任何貿易協定,其實是沒有很重大的影響。」

林向愷強調: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政府必須要考慮到,風險跟機會之間,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新唐人亞太電視郝毅博、莊斌臺灣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