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衝擊 港澳同時受困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全球金融風暴對香港及澳門產生的負面衝擊持續浮現,令這兩個前殖民地在回歸中國後,在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又一次陷入經濟逆境。

這場由美國次級房貸所引發的危機,剛開始時主要衝擊香港股市,令已經泡沫的恆生指數加速暴跌,從三萬二千點水平下跌至現今的一萬四千點水平。

恆指下跌導致不少散戶投資者損失慘重,在這樣的境況下,民眾顯然減少消費,以致九月的零售數據增幅大幅減緩。

但更嚴峻的是,一股裁員潮正在爆發中。不久前,備受金融風暴衝擊的匯豐銀行、星展銀行、高盛集團等,先後宣布裁減包括香港地區的員工,其中匯豐裁員一百人,星展裁員四百餘人。

一些飲食業也因為顧客減少而宣布結業或裁員,令失業問題惡化。十一日,擁有十一家分店的目黑壽司宣布結業,三百五十名員工即時失業。

  最新的官方數字顯示,七至九月的失業率已從六至八月的百分之三點二上升至百分之三點四。但官員相信,這只是問題的開始,預料明年情況更為嚴重。

在經濟陷入逆境之際,港府同時要面對來自民間的種種訴求,包括由金融海嘯觸發的「雷曼事件」。

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後,香港不少購買雷曼相關金融產品的散戶投資者紛紛上街遊行,一方面要求代銷雷曼產品的中介銀行賠償,另一方面要求政府調查銀行的銷售手法是否合理。

據統計,香港約有四萬人購買雷曼相關金融產品,其中有些產品直接由雷曼發行,有些則是雷曼代銷的衍生產品,前者在雷曼倒閉後已毫無價值,後者則仍有價值。

在政黨的協助下,從九月起,這些自稱「苦主」的投資者不斷上街遊行,逐漸演變成社會及政治事件。

民主派議員今天在議會內提出運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事件,但此舉卻引起商界極大反彈,不少業者及學者認為,「雷曼事件」屬於商業行為,理應透過法律或和解方式解決,而非拿到議事殿堂討論,令事件政治化。

香港知名學者、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講座教授張仁良就大聲疾呼,以政治手段干預市場的後果會很嚴重,這會令國際投資者改變對香港投資環境的看法,最終令港人受害。

連日來,不少金融業者及商人都表達類似憂慮。

不過,在「為民請命」的驅使下,民主派議員相當堅持,而親中派議員也不敢忤逆民意,支持這項做法。

港府一直反對把「雷曼事件」政治化,也因此主動調查銀行方面在銷售過程中是否犯錯,要求犯錯的銀行賠償。在政府的努力下,日來已有個別客戶與銀行達成共識,客戶感到滿意。

儘管港府不樂意看到政治介入事件,但事情的發展卻是事與願違。

在香港陷入經濟逆境並可能因此觸發連串社會及政治風波之際,澳門的情況也不好過。

最新傳來的消息指出,澳門三大賭場之一的金沙集團,由於美國拉斯維加斯母公司受金融危機拖累陷入財政危機,金沙被迫中斷在澳門的擴建工程,估計近萬人即時失業,當中包括來自香港的三千人。

面對如此嚴峻危機,行政長官何厚鏵於今天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公布多項振興經濟措施,包括投放澳門幣十三億元支援中小企業,以及向每名永久居民發放五千元、以補貼利率方式資助市民購房、放寬個人稅率。

香港當局日前宣布投放港幣一百億元到中小企業的信貸市場,希望舒緩企業的融資困境。此外,港府又宣布把免收外傭稅的時間從原先的兩年延長至五年,以減輕中產階層的負擔。

全球金融危機對港澳的衝擊是明顯的,而港澳當局都已採取措施紓解民困,但港澳能否度過難關,以及難關有多長,則只能靜待主要貿易夥伴美國和歐洲的經濟何時復甦。971112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