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國劇」熱反映了什麼?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坪報導)中國各電視台近來放映了很多以民國時期為背景的電視劇,有評論認為,這反映了中國當代劇作家缺乏創造力。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官方嚴格的電視劇審批制度的惡果。

上海的《新民晚報》刊登文章說,隨著古裝劇與「反貪破案劇」在拍攝量和播出時段上受到廣電總局的限制,今年中國銀屏上的帝王權力之爭,與當代人的「邊緣式情感戲」顯著減少。而「民國劇」介於古裝和現代之間,時間上遠離現實,創作禁忌少、編故事可以天馬行空,又能避開官方「限制令」在黃金檔播放,於是「民國劇」擔當起了拯救銀屏收視率的重任。從拍攝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夜深沉》開始,各地拍攝的「民國劇」達數百部、上萬集之多,老劇重播不斷,新劇也不斷湧現,打開電視,到處是十里洋場、旗袍馬褂、宅院、黃包車、大家庭風波。在美國紐約的文學評論家董鼎山分析了「民國劇」充斥中國銀屏的原因:

「現在辦電視可以賺到很多錢,所以他們盡量用這種劇來吸引觀眾。創作率當然是很少的,因為現在文藝方面、小說方面、文學方面質量也很低,因為他們主要不是注重文學或者藝術的素質,主要是能夠賣錢就可以。現在國內就有這種風氣。」

文章說,隨著各種「民國劇」的蜂擁而至也形成了新的題材單一化和粗製濫造。雷同化的情節讓觀眾看完即忘,難分彼此。更有大量的「民國劇」背離原著精神,一些地域特色、歷史細節,也大多是虛假的。作者認為,「民國劇熱」反映了中國當代劇作家創作上的乏力與蒼白,應該引起電視劇從業者和播出方的關注。」

旅美作家鄭義認為,中國的劇作家並不缺乏創造力,而是受到太多官方的限制,造成了「民國劇」的氾濫: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學創作都是應該主要以當代為題材的,但是如果寫當代的東西的話,就不可避免將會體現當代的許多社會矛盾,不管深刻還是膚淺都很難完全迴避,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寫當代生活的作品和電視劇,但很難通過或者受到很大的壓力。當然,總不能讓出版社閒著,作家也要寫作,演員也要演戲,電視台也要播節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等於是被逼迫的,就轉向了歷史題材。現在寫明朝、清朝、唐朝的事兒太多了,那麼現在把這個東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把它限制住,又把大家逼到轉寫民國劇,我覺得這是很可笑的事情。」

鄭義認為,中國當代有很多能引發讀者和觀眾的共鳴的題材可供作家進行創作。鄭義舉例說:

「應該是有很多題材,像最近的維權運動,還有生態環境的破壞,還有農民和下崗工人的困境,還有當代社會的很多矛盾,都應該是作家發揮自己才能的一些領域。」

據北京「挖貝網」的報導,目前,中國廣電總局對拍攝古裝戲、年代戲的限制以1949年為界,描寫1949年以前的影視劇稱為年代戲,之後的稱為現代戲。根據廣電總局的要求,年代戲只能佔黃金檔電視劇播出量的10%,現代戲也要控制關於婚外戀、三角戀等題材。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