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罹患氣管腫瘤 世界第六例 台灣首例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二十三日電)五十六歲陳先生今年初一直咳嗽,咳到呼吸困難,住院檢查發現患者罹患「氣管腫瘤」,經病理切片證實為相當罕見的「Myoepithelical carcinoma」,該病例為世界的第六例,在台灣更是首例。

陳先生一咳嗽起來時間長達一個小時,滿臉通紅上氣接不了下氣,在旁的親人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每次一發作無法呼吸的狀態,讓他生不如死。

童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童詠偉表示,患者難受的模樣,讓他的家人看了很心疼,以醫師的立場希望趕快能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胸腔內科主任賴炳村曾安排患者做支氣管鏡時,但患者咳嗽又發作,使得檢查無法進行,只好另排時間,後來檢查發現,造成他一咳嗽即無法呼吸的元凶是氣管內疑似有腫瘤存在。童詠偉指出,患者氣管疑似長腫瘤,於是安排更詳細的電腦斷層與64切檢查,發現該腫瘤長得位置極為特殊,在氣管三個通道的交叉口。

由於要知道腫瘤生長情形,藉由64切所提供的多切面影像,將它重組為3D立體模擬影像,可清晰的看清楚腫瘤的位置與外觀,並供醫師做診斷。

因腫瘤位置特殊進行手術,這類氣管手術醫師的壓力很大,開刀過程困難,若第一時間沒成功,患者即有生命危險。

因呼吸道有時間的緊迫性,必須在一分鐘內將氣道開通,醫療團隊事前經過多次的開會討論,前置作業要非常完備,人力支援要足夠,對醫療團隊而言是一項大挑戰。

童詠偉強調,幫患者開刀時,麻醉無法立即取代他的呼吸道,所以在他醒著時,使用局部麻醉讓他自行呼吸,用挖除的方式在瞬間內將腫瘤挖除,建立一邊的呼吸道,再使用雷射將腫瘤切除約二點五公分。

這腫瘤幾乎塞住了患者的呼吸道,所以以前一發作他就無法呼吸百般難受,只能靠氧氣舒緩症狀,如今第一步先以手術治療,術後再接受電療,目前狀況不錯。氣管腫瘤的臨床症狀,因腫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質而不同,常見的早期症狀為刺激性咳嗽、痰少,有時帶有血絲等。腫瘤長大逐漸阻塞氣管腔一半以上,會出現氣短、呼吸困難、喘鳴等,會被誤診為支氣管哮喘而延誤治療。

氣管惡性腫瘤晚期病例可呈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縱隔器官組織受壓迫,頸部淋巴結轉移和肺部化膿性感染等症狀。

目前的醫學對於發生氣管腫瘤的病因仍不明,童詠偉呼籲民眾平時要有預防觀念,若長期哮喘、服用藥物又無法根治,得懷疑是否有異物嗆到、或腫瘤、卡到魚刺不知等情況,提高警覺,並尋找專業醫師診斷。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