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北京奧運將成為兩岸競技場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五日專電)「紐約時報」今天報導,七十六名台灣的選手將參加十四項北京奧運的比賽項目。台灣的桌球選手張雁書表示,「不論中國的對手實力多強,我們還是希望能在奧運奪標」。

紐時記者在高雄的奧運選手訓練中心訪問張雁書,並且了解台灣奧運選手的訓練情況。台灣選手的強項包括跆拳道、射箭及舉重。

報導指出,北京奧運也可形容是兩岸間的乒乓外交。台灣將與中國在運動場上競爭。台灣的選手強調,奧林匹克是運動場上競技,無關政治。

不過,紐時記者指出,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對於參與奧運各持立場是多年來的問題,包括今年年初奧運聖火的傳遞。也因此,台灣的選手第一次在中國大陸土地上參加奧運,情況的發展仍可能有潛在的變數。

報導引述台灣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對於北京是否會以對港澳待遇對待台灣,的確有點擔心。

記者指出,台灣選手是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在北京參加奧運競賽。「中華」是取國號「中華民國」的前兩個字。北京方面的安排卻是將「中華台北」改為「中國台北」,似乎有意將來自台灣的選手納入為代表「中國」的一部份。

中華奧會主席蔡辰威表示,他會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抗議中國大陸官員擅改名稱。他說,中華奧會以電話及書面向北京主辦奧會單位提出詢問,都未獲回覆。

報導指出,過去幾十年,奧林匹克一直是台海兩岸政治角力的戰場。一九五零年代開始,中共就遊說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排除台灣。在冷戰時代,由於美國強力支持台灣,中國大陸在一九五八年退出國際奧會以示抗議,直到一九七九年才重回奧會。

台海兩岸的選手首度在夏季奧運的運動場上對陣是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夏季奧運。970705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