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震預測爭議看中共掩蓋真相

五月十二日在四川發生的大地震已經給人民和生命財產帶來了重大的損失。許多人一開始就認識到這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現在越來越多的跡象和證據表明,政府部門震前得到了地震專家們的充份預警,通知了軍工等單位,但對民眾隱瞞了震情。

“五•一二”大地震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中國卻突然出現了地震預測之爭。在“五•一二”之前,事實表明中國地震界的主流觀點是“地震可以預測”,不僅如此,中國地震界自稱在地震預測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並且成功地預測了許多次地震[附錄一]。這本來是中國地震界在過去幾十年中所取得的成績。

然而,從“五•一二”大地震發生之後的十三日開始,中國地震局和媒體突然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好像中國地震學界在震前幾十年所做的一切都不存在一樣,一口咬定說“地震是不可預測的”。

這個“地震是不可預測的”在這個時候突然出現,看似是學術觀點之爭,但是人們注意到其背後有政治目的,試圖轉移人們的視線,逃避人們的問責,掩蓋知情不報的真相。

其實仔細分析發現,即使從學術角度看,這個時候提出的“地震是不可預測的”本身是嚴重的有意誤導。這個觀點的主要依據是地震學家Geller等人於一九九七年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地震是不能預報的”,這在當時的西方地震學界可能是一派較流行的觀點,但“地震能不能夠預測”並沒有定論,還是個公開爭議的問題。而且事情還在發展。二零零四年十月,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一篇題為《思路的劇變》的報導,指出地震預測預報研究開始出現“升溫”,這是一個很大的轉折。中國地震局屬下的《中國地質》雜誌二零零五年三月介紹了國際上的變化,即中國地質學界對西方地震學界對地震預測預報問題的這種大變化是完全知道的[附錄二]。

現在連美國國家宇航局也認為地震可以預測。二零零八年六月五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了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最新進展,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用人造衛星曾在地震前探測到電離層反常信號。研究人員表示,在大規模地震前夕,大氣層的電離層會出現反常。他們表示在預測大地震方面快將取得突破,從而設立衛星地震警報系統。美國宇航局的最新發現,也表明地震前是有一些反常現象的。在五月十二日四川大地震發生前,美國國家宇航局的科學家曾經在上空的電離層探測到“強烈”信號。

因此我們看到,四川大地震之後,一口咬定“地震不可預測”的那些中國地質“專家”,是用九七年還存在著爭議的學術觀點強加給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的西方地震學界。這種偷梁換柱的做法顯然是有意誤導,想用中國人對西方地震界缺乏了解和對西方科學的盲目崇拜來蒙人,如此別有用心的做法,不僅是對整個地震學術界的侮辱,更重要的是企圖用學術問題來攪渾水,來掩蓋四川省大地震的預報問題。

也有人指出,既然中國地震界自稱,在地震預測方面中國走在世界的前列,為甚麼要向落後的看齊呢?這是否反映出盲目崇拜西方,對自己沒有信心呢?

人們不難看出,“五•一二”前後圍繞著“地震能不能夠預測”這個學術問題,中國地震界和媒體出現了嚴重的自相矛盾。這裏面必然有謊言,有“貓膩”。這有兩種可能:(一)要麼“五•一二”之前中國地震界所說的這些年來在地震預測方面的成就是假的,走在世界前列是自吹的;(二)要麼“五•一二”之後,政治因素壓制了學術界,以掩蓋事實真相。現有的事實指向第二種可能。

地震預測之爭本來是科學問題,然而中共不敢面對那些地震中死去的冤魂,尤其是那些幼小的生命,於是用政治手段壓制科學問題,用政治需要強制學術之爭的方向,根本上是用流氓手段壓制真相、掩蓋真相[附錄三],試圖想逃避知情不報的責任。

附錄:

一、“五•一二”前,中國媒體和地震界稱中國地震預測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中國出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在第二章《地震監測預報》中的第一條就是:“國家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鼓勵、扶持地震監測預報的科學技術研究,逐步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即這些年來,中國地震界的整個思路是“防震減災”,本著能救一個就救一個的思想。然而這一次被中共的政治所左右,完全違背了“能救一個就救一個”的思想,以所謂的怕影響奧運和社會穩定為藉口,知情不報,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1.“五•一二”前,中國地震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地震是可以預測的”

在“五•一二”大地震發生前,中國地震界多年來的態度非常明確,地震是可以預測的。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二零零五年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儘管預測地震有很高的難度和複雜性,但還是可以預測的。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陳建民在中央電視台《決策者說》中明確地說:“地震是可以預報的”。

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七日,中國地震繼續教育網上刊登廣西地震局勞王樞寫的一篇題為《關於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的思考》文章,該文說:

地震監測預報列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建設之首,是防震減災事業賴以生存之根、發展之本;是防震減災工作的主業、基礎和重要環節。“九五”至“十五”期間,我國取得孟連、共和、伽師、岫岩、施甸、永勝、民樂等多次地震的成功預測,為政府部門有效採取預防和減災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大大減輕了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並積累了大量非常有價值的科學數據;進行了地震預報清理攻關(六五)、地震預報實用化攻關(七五)、地震短臨預報攻關(八五)、強地震中短期預測技術研究(九五)。

說明在中國,儘管預測地震有難度,但是地震局是做預測的。據《亞洲週刊》報導,中國地震局前研究員、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家耿慶國說:越是大地震越容易預測。

2.中國媒體和地震界稱中國地震預測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五•一二”大地震發生前,中國地震界人士不僅非常積極主動地從事地震監測預報活動,而且認為走在國際的前列。

例如,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科技日報》發表文章說:“我地震預測預報水平保持世界領先”,“10年間,我國地震部門先後對20餘次中強以上地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短臨預測預報。”

二零零六年三月,在紀念河北邢台大地震四十週年和唐山大地震三十週年紀念時,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說:中國目前已實現二十餘次有減災實效的地震預報,中國躋身世界地震預報科學領域的前沿。

現任山東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地震學與綜合預報室主任、研究員周翠英,二零零八年二月一日,在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網站上,發表一篇題為《淺談新中國的地震預報》的文章,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是:“在向地震預報科研高峰攀登的隊伍中,中國的地震學者一直走在前列。”文章還說:“經過上萬名地震工作者30年來在實踐和理論上的艱苦探索,中國地震預報事業已取得長足的進步,逐步形成了長,中,短,臨漸近式的地震預報的理論系統和場源結合,建立起較為系統經驗性的預報方法,指標和判據體系,成功地預報了幾次破壞性地震,取得了防震減災的初步成效”。

3.中國媒體對地震預測成功的實例報導

由上面的報導人們可以看到,中國地質界長期以來,就一直進行地震長、中(一年左右)、短(三個月)、臨(一至兩週)預測的研究和應用,其中有成功的案例。

廣西地震局勞王樞在文章中透露,“九五”至“十五”期間,在這短短的幾年內,中國地震局取得孟連、共和、伽師、岫岩、施甸、永勝、民樂等多次地震的成功預測。其中遼寧省海城岫岩地震成功預測見下面的《人民日報》報導。

《人民日報》(1999年12月06日第4版)發表一篇題為〈海城岫岩地震預測準確〉文章。根據這篇報導,遼寧省地震局事先做了準確的預測,並且報告給了政府部門,政府部門震前採取措施,使得這次地震沒有一人傷亡。

二零零八年四月十七日,中國地震繼續教育網發表一篇由寧夏地震局供稿的《關於2007年度十大地震科技進展評選結果的通知》,通知說,經中國地震局所屬各單位推薦和科技委評審,“雲南寧洱6.4級地震預報成功”被評為第二名。

二、“五•一二”後,“地震是不能預報的”是有意誤導

對於“五•一二”發生的大地震,很多實事表明,中共事前知道震情,並且通知了軍工等單位,做出了預防。但是中共地震官員和媒體從十三日起,別有用心地一口咬定說:“地震是不能預報的”。引用的主要依據是地震學家Geller等人於1997年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1],提出“地震是不能預報的”。給人的錯覺以為是,國際上的主流觀點都是“地震是不能預報的”,而且十多年來一直沒有任何變化。這是嚴重的故意誤導中國人。事實上並非如此。

就在同年(1997年)十月份,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的Max Wyss[2a],和加州大學Riverside分校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研究所的Richard L. Aceves和Stephen K. Park同時在《科學》雜誌發表技術評論[2b],對Geller等人的觀點進行質疑,認為Geller等人“地震是不能預報的”的觀點有問題,其出發點難以經得起推敲。這說明即使在1997年,“地震能不能預報”還是個公開的問題,並沒有定論。

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八日,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一篇題為《思路的劇變》(Earthquake prediction: A seismic shift in thinking)的報導,指出地震預測預報研究開始出現“升溫”[3],這是一個很大的轉折。

二零零五年三月,中國地震局屬下的《中國地震》雜誌刊登了吳忠良(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和預測預報研究所兼職副所長)和學生撰寫的一篇綜述文章[4],介紹國際主流近年發生了“很大的轉折” ── 從不可測報到地震預報是可能和可行的。

然而,四川省大地震之後,中國媒體和有些地震界的政治科學家就如此急忙歪曲學術之爭,單把一九九七年的舊論文拿出來為政治所用,用陳舊的觀點誤導中國老百姓!

參考文獻:

1.R. J. Geller, D. D. Jackson, Y. Y. Kagan, F. Mulargia, Science 275, 1616 (1997)
2.Science 278, 487-490 (1997)
(a) Max Wyss
(b)Richard L. Aceves,Stephen K. Park
3.David Cyranoski, A seismic shift in thinking. Nature 431, Oct. 28, 2004: 1032-1034.
4.吳忠良,蔣長勝,《中國地震》第 21 卷 第 1 期(2005年)

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掩蓋

新華社五月二十日發表一篇題為《甘肅省省委書記陸浩在全省抗震救災工作會議上對省地震局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的報導。在報導中,甘肅省省委書記陸浩說“甘肅省地震局對汶川地震做過預測報告”,甘肅省地震局“具有很強的地震科技能力和地震預報能力,在四川汶川8.0級地震的震前、震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震前就對這次地震的趨勢做過預測,在震前就對這次地震的趨勢做過預測,並向省委、省政府做過報告”。

新華社這條消息從一個方面表明,震前有預測報告,並且上報給省委、省政府。為了掩蓋事實,新華社很快刪除了這條新聞。該消息的百度快照截圖在網上流傳後,二十二日,甘肅地震信息網刊登一個《重要更正》,說由於編輯“技術失誤”,導致該報導“內容有誤”。重新刊出的報導,把“震前”改成了“震後”,說是省地震局在“震後對這次地震的趨勢做過預測,並向省委、省政府做過報告”。把“震前預測”字眼去掉了,只說“震後預測”。

但是,這個“更正”實際上是越描越黑:(1)為甚麼“震後”才對地震趨勢做出“預測”並向省委報告?邏輯上很奇怪。(2)這個“技術失誤”到底是甚麼呢?是編輯“偽造”了省委書記陸浩的講話,把“震後”擅自改成了“震前”?對於這個敏感的問題,編輯敢改省委書記對於這麼重大問題的講話內容?對中國情況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3)網友認為,最大的可能,是他們犯了不該把這種講話公開發表、放到網上的“錯誤”,而且又被新華網轉載。總之,這個“更正”,滑稽低劣,給人感覺是欲蓋彌彰,是現代版的“此地無銀三百兩”,更說明有問題,更讓人確信“震前預測”的消息屬實。

據海外媒體報導,《甘肅日報》記者部一位記者當時參加了這一大會,清楚地聽到陸浩講過“在震前就對這次地震的趨勢做過預測,並向省委、省政府做過報告”的話。

──轉自《明慧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