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年前星系滅亡生成半徑15万光年恒星流

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兩個鄰近的螺旋星系外緣發現了巨型恒星流。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對星系相互吞食進行全景觀察,這种星系吞食与銀河系吞噬附近的人馬座矮星系類似。

第一個巨型星流分布于距离地球4000万光年的星系NGC 5907周圍。這個巨型星流由至少40億年前它的一個矮伴星系毀滅形成。研究小組表示,這個矮星系以恒星、星團和暗物質的形式失去大部分質量。所有這些均遍布在它的軌道周圍,最終NGC 5907形成一個复雜的十字形“星系化石”集合,“星系化石”的半徑長達15万光年。

西班牙卡納利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進行此次觀測的研究小組負責人大衛·馬丁內斯說:“我們的觀測結果為了解螺旋星系周圍出現的壯觀天文現象提供了新視角。暈輪中含有‘矮星系化石’,為我們研究類似銀河系的星系形成的最后階段提供了一個特殊机會。”天文學家的尋找之旅并沒有發現被吞噬的星系的主要天体,他們依此斷定這個星系現已被完全摧毀。馬丁內斯說:“這些星流很難被探測到,所含恒星的密度极低。這种低密度讓它們給人一种可怕的感覺。如果与矮星系之死聯系在一起,它們可能被稱之為現已被吞噬的星系的鬼魂。”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理論天体物理學家、研究小組成員約格·帕爾魯比亞擅長創建星流模型。帕爾魯比亞表示:“与這些星流相匹配的理論模型允許我們再現它們的歷史,并描述其中一個最為神秘同時也最具爭議的星系組成成分——暗物質。”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