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理事會展開各國審議 NGO有期待有失望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七日專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今天展開成立以來首次的「普遍定期審議(UPR)」,從波斯灣島國巴林開始,兩週期間將審查十六國的人權狀況。非政府組織對這一機制有不同的期待。

人權觀察組織日內瓦倡議主任德李維羅(Julie deRivero)今天對中央社說,透過這項非政府組織(NGO)能有一定參與的機制,「讓人權理事會提出受審議國能夠實行並產生效用的建議,是有可能的」。

  她說,「UPR對各國政府來說,是項有益的運動」。

  與此同時,專門報導和評論人權議題的日內瓦「人權論壇」網站報導,巴林NGO「巴林人權中心」副主席拉吉布抨擊,當他和另外六個巴林團體代表上週要求會見主導巴林審議的外國籍三人專家小組時,竟被羅馬尼亞籍的理事會主席柯斯提告知,這必須巴林政府同意,結果巴林政府也一如預料予以否決。

不滿巴林人權狀況的拉吉布說,巴林政府嚴格控制NGO,卻想藉由UPR的機會對外粉飾太平,只安排了一些親政府的「假NGO」與三人專家小組會面。

  他說,被審議的國家竟享有否決自己國內團體發聲權利,「將立下一個很壞的先例」。

德李維羅則說,雖然NGO的參與管道遠不如所希望的多,但「這是一個開始」,將會盡力發揮影響力。受到理事會承認的NGO可以提供書面意見、在場觀察會議進行,並和各國代表團接觸,但她表示,一大缺憾是不能參與辯論。

從今天起到十八日舉行的第一梯次UPR接受審議的十六國依次為:巴林、厄瓜多、突尼西亞、摩洛哥、印尼、芬蘭、英國、印度、巴西、菲律賓、阿爾及利亞、波蘭、荷蘭、南非、捷克、阿根廷。

在這兩週中,由成員國組成的工作組以三人專家小組提出的報告為基礎,對每個國家進行三小時的審議,並在該場審議隔兩天後的議程中花半小時通過報告,包含對受審議國的建議。報告還必須在六月間舉行的下一次人權理事會常會中正式通過,隨後理事會有權監督各該國後續實施狀況。

UPR的對象從擔任理事會成員的四十七國開始輪流,再推及所有聯合國會員國。

  人權理事會本是為了替代功能不彰的人權委員會,而在前年成立,但依然廣被質疑它和前身同樣淪為政治化,且受到本身人權不佳的國家把持。人權論壇網站今天也報導指出,上週,許多非洲國家和伊斯蘭教國家連署致函柯斯提,要求會議一切過程預先確定,並不得錄影。970407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