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價漲幅達12年來新高位

主播:中共國家統計局3月11號公布的2月份消費物價指數為8.7%,超過市場預計的8.3%到8.5%的水平,也是自1996年5月,12年以來的新高位。其中食品類價格漲幅仍為最大。有分析認為,通脹預期看來很難抑制。下面請看本臺記者的綜合報導。

記者:中國大陸2月份的物價漲幅高達8.7%,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達23.3%,肉禽類和鮮菜價格上漲近50%,豬肉漲幅更高達63.4%。遠高于中共當局想把漲幅控制在4.8%的目標。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張永軍坦承,上個月物價漲幅超過預期,反映內地雪災對經濟影響遠比想像中大,而且物價仍會持續升勢,不容易達到全4.8%升幅的目標。

華爾街日報分析,現有的種種跡象不容樂觀,其中包括了中國缺乏成熟的債券和期貨市場。

報導還指出,對通脹預期的擔憂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政府在加息等更為傳統的手段之外還極力宣傳對食品和燃料價格的控制。許多經濟學家都批評價格控制是弄巧成拙:他們說,如果不用高價格來刺激生產商生產更多產品,短缺的情況就不會消失,價格也會保持在高位。

食品類價格的大幅上升已嚴重影響到中國大陸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在民眾中引起通脹恐慌心理。在最近中國大陸舉行的「漢語盤點2007」年度關鍵詞網絡徵集活動中,「漲」字占國內推薦總數的42%,名列第一;而名列國內詞第一的則是「民生」。大體反映出當前中國大陸民眾的集體意識。

主播:在中共國家統計認為中國大陸居民消費價格持續上漲,是由于雪災和中國新年的疊加影響。那麼有關專家對這一問題又是如何分析的呢?

記者:美國泛美投資銀團(Pan-America Capital Inc.)董事會副主席草庵居士表示,造成中國通貨膨脹的原因,固然雪災造成一定影響,但還是其次,主要原因是因為鈔票發多了。

草庵居士說:「我們認為,在中國大陸公布的原因它是找藉口,它並不是整個一個糧食(問題)是因為雪災造成的。中國大陸的這個通脹,現在基本是一種結構性通脹,所謂結構性通脹是因為它的鈔票發多了,而造成的通貨膨脹,實際是經濟政策所造成的:增加稅收,增發鈔票,這是它的根本原因。」

北京中信證券分析師陳繼軍向BBC指出,中國面對廣域通脹的風險,從食品擴散到其他經濟層面的可能性正在不斷增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