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第九百五十八期】饅頭國標引發的熱論

【新唐人】各位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從1月1日起,由國家標準委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小麥粉饅頭」國家標準正式開始實施。

這一標準雖然沒有對饅頭的形狀是否必須是圓形的做出規定,但是「饅頭制定國家標準」還是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有人甚至說這是2008年的第一個笑話。我們今天就圍繞著饅頭制定國標來談一談相關的話題。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特約評論員是杰森先生,杰森您好

杰森:林雲妳好!

主持人:杰森,人們一說起「饅頭制定國家標準」這件事,第一個反應就會說:「不會吧!饅頭制定國標。」把它當成一個笑話來聽。但是這個國標還真的是正式出台了,開始實行了,它為什麼要制定這樣一個國標?

杰森:當然中共官方有一個說法,它主要是幾點,一點就是說希望通過國標規範饅頭的生產過程,然後也保證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再一個就是,它想把中國饅頭這個非常大,特別是北方,非常大的一個食品類別,它想把整個食品類別做大了,聲稱以這個食品類別帶動整個小麥的育種、生產過程。這是它的一個說法。

當然你要仔細去讀這個標準,你會發現這個標準訂得過高,因為啥呢?這個標準事實上是根據河南的一個企業,叫做興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它研發了6年,研究出一個非常高端的饅頭製作方法。而這個標準某種程度上講是按這個公司研發的技術,不管是從取材還是技術標準,最後的感官,都是用這個做標準,所以標準非常高。

主持人:那它這個標準是有一個特定的應用範圍,還是說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吃的饅頭都要受它這些…

杰森:這就是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了。如果你說這是一個標準,而且是國家訂的,國家標準局和質檢總局訂的,又是一個管質量,又是一個標準的,那麼我想它有一定的國家權威性在裡頭。它給人心理上是一種壓力,但它這個標準太高,高到就是我們知道…饅頭很多我們在國內生活就知道,很多就是樓下一個擺攤的老太太,一塊錢5個。

主持人:對,現在自家蒸饅頭實際上已經不是很多在城市裡面…

杰森:對,但是確實是買的主要是來自於這種小攤的饅頭,很多質量還是蠻不錯的。但是它這個標準高到什麼程度呢?它這個饅頭製作機一台機器大概55萬,這不是一個小本經營立刻能買得起的。所以有人懷疑是不是藉此推廣某種技術,有一種商業因素在裡頭。

主持人:以大公司去壓小公司。

杰森:對。當然另外也有人講,因為中國食品問題,特別是從去年以來一直成為國際關注的話題。有人也說因為這個標準非常高,它執行起來是非常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制定標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說,如果未來哪個饅頭再把一個國際友人吃出毛病的時候,國家就說我們有標準在這兒,他沒按我們標準做,是小攤販的問題,不是我們國家的問題。

所以某種意義上講也有人認為是,可能還有一種推卸國家責任的問題。所以這個標準無論如何能不能實行是一回事,但是它制定出來給國家未來撇清關係,是有這種可能性。

主持人:當然人們會說國家制定一些標準,一些行業特別是像食品類的東西,制定一定的這種規範是好事嘛,至少以後吃到毒饅頭的機會可能不是那麼多了。那麼是不是制定了這麼一個國標以後,人們以後吃饅頭就可以放心了,不會再出現紙餡肉包子之類的事情了呢?

杰森:我們要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概念是食品安全問題,再一個是技術標準問題,事實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食品安全,你沒有這個標準,食品安全應該有它自己的法規要保證。

主持人:就是說自古以來,我們從小到大吃饅頭,或是從祖宗那邊就開始吃,沒有這個標準。

杰森:沒有按這個標準大家能吃得很好,而且養活了幾千年的中國人。但是如果一旦制定成為技術標準的話,它就把整個行業固定在這個標準。因為它的規定非常細,從取材、製作過程,最後達到的效果,甚至氣味、形狀方面它都有一定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某種程度上講你固化了這個行業。

這有幾個因素在裡頭。事實上我們知道有些行業是有制定標準的,比如說有些是強制性的標準,有些是行業內部的共識性的標準。比如說美國的食品和藥物有標準,制定這個標準的同時,有一個叫「FDA」,就是食品藥物管理局。

這個管理局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證每個出產的食品和藥品能達到它的標準,它就用整個這個體制保證它的標準得到強制性的實施。這是一種安全性的考慮,所以國家是強制這麼做的。

同時我們知道,通訊業它是一種技術行規,就是不管你是Motorola的手機,還是Nokia手機,你都得在一個網路上能通話,為什麼呢?它是有一個技術標準在裡頭。

這個技術標準是為了使這個行業能夠發展,被這個行業的各個企業達到共識以後,這個企業自發搞出來的。它雖然沒有強制性,但是你哪個企業不符合這個標準,你進不了這個網絡,你這個企業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但是在這個標準它本身不具備這幾個性質。第一,它的可執行性,沒有說哪個部門從今以後開始把關饅頭標準,沒有辦法,所以它不是強制性的。但是同時它又不具備可公認性,因為網上評價說,82%的網民認為這個標準不必要存在,而且很多製饅頭的人聽了也覺得很可笑,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本身是個高端標準。

整個來說,這種心態就是說他本身是生產饅頭的,它的饅頭標準是啥呢?它是饅頭高端產品。它一個饅頭是5毛到1塊,基本上河南本地的饅頭我們知道是2毛錢一個。所以你不能把一個高端產品的標準適用於整個饅頭。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事實上是在抹殺整個小業主的行業。

所以這樣的做法本身,不管是從它的可行性上、必要性上,都是讓人打問號的。當然中國現在有一種莫名其妙、不求實質的理解「標準」是為了幹什麼,而是為了製作標準而作標準這種事情。

主持人:談到什麼所謂的跟國際接軌。

杰森:對,跟國際接軌,就為了接軌而接軌這種現象,這就出現非常讓人可笑的給饅頭做標準。饅頭這個行業事實上它是一種飲食業,我倒覺得我能吃到更加讓我賞心悅目的,各種形式的饅頭我都喜歡,不一定要有小麥味兒的。

主持人:每次過生日的時候吃個大壽桃。

杰森:而且有其它的芬芳我也很滿意。所以整個這種規定本身在我來看,是沒有必要畫蛇添足的一個表現。

主持人:但是這個標準很細緻的一條條列出來之後,人們發現最開始引起話題的,說是這個饅頭必須是圓形的和橢圓形的,這個新聞被證實實際上是一個假新聞。其實這個標準好像是經過兩年的時間才最後公布的,真要去查的話很容易查到,為什麼這樣的一個假新聞還會讓那麼多人看到呢?

杰森:這個現象就是整個中國新聞行業的素質問題。我們綜觀中國的新聞,現在數千家的網站,很多媒體、報紙,整個來說新聞的量是非常大的,中國人現在對訊息的消費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因為中共統治本身對新聞的控制又很嚴重,所以中國的新聞從業者就陷入一種非常古怪的狀態,它一方面有必須出新聞的壓力,而且要出這種讓人願意看的新聞的壓力,因為你畢竟要占據人的眼球嘛。

主持人:所以要吸引人。

杰森:要吸引人的眼球。但是他又不可能進入深層的報導,就是真正報導國家的民生問題,真正報導國家未來前途問題。

主持人:很尖銳性的問題。

杰森:揭露黑暗的問題他不能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走偏道、走邪道,有的時候就走到俗道了。這種東西你可以看到,他有一種譁眾取寵的因素在,他其實可以完全嚴肅的去做個調查,把這個新聞嚴肅的報導出來。

但是他就沒有去做調查,而是道聽塗說的就把這個東西抓出來。他知道整個能吸引人的爭論、能吸引人的眼球,他這麼做出來的。事實上是整個社會大環境使得新聞業走邪了的一個狀態。

主持人:剛才談到這種法規本身的這種標準、國標,其實也是形同虛設了。那麼這個新聞,類似這樣的假新聞實際上在中國也都層出不窮的。像這種情況,對一個社會,對一個國家會有什麼樣的危害呢?

杰森:其實我們主要是談法律問題。從古代來說,古代人是講德的。就是一個有德的社會,它的法律是很模糊的,主要人是靠德來約束。當道德不行的時候,法規就開始顯著起來。

所以在歷史上,前10年我印象非常深刻,中共一再說我們法律還不健全;等我們法律健全了,我們國家就會好起來,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是因為它把道德不行的情況下靠法律了。

但事實上在這10年,不止10年,中共這麼多年的統治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中共本身司法不獨立;另外,中共本身這個體制造成黨的因素,這個黨的因素時不時的要做一些違背憲法、違背法律的事情,所以它本身又有對法律蔑視的要求存在。

加上它本身體制比較腐朽,底下的執行人員也不執行。所以實際上中國的法律目前已經到了什麼呢?法律本身在中國人心目中失去了它應該有的神聖概念了。所以中國人本身就出現了「上有政策(法規)、下有對策」的這種因素,所以說…

主持人:其實像這種法規本身的不可執行性,或者它的形同虛設,也使人們對這種法律產生漠視了。

杰森:對,事實上中國制定法律的過程是非常倉促的,很多時候就是幾個人商量一下,它並不了解中國全國那麼大國家的複雜性,所以很多法規本身不具備普世性。另外它也沒有相應的可執行性。加上它本身的體制比較腐朽,沒有反饋系統,讓它反饋這個事情要改了,這個法規不合適,整個法規定出來結果做不了。

一個法規出來是這樣,兩個法規出來是這樣,很多法規出來是這樣子,整個中國、整個社會對法律就不尊重了。不尊重的結果最可怕,就是道德沒有了,最後法律也不管用了,那麼這個社會就沒有辦法經營下去。

主持人:沒有約束了。

杰森:那麼現在中國為什麼很多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很多人說是誠信不足,這時反過來說就是道德問題了。事實上就是因為你先把道德打掉了,然後你說我靠法律解決問題。

主持人:法律又解決不了問題,又回去到道德了。

杰森:事實上道德就已經講不起來了,因為連法律也講不起來了。

主持人:但是我們看到另一方面,從媒體的受眾來講,這樣一個假新聞的出現,在中國來講,因為中國人經歷過很多事情了,不會輕易被騙,已經被騙得太多了,所以一般不會輕易相信一個什麼事。

可是當真正的一個假新聞出台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相信,所以在網上還是有很多人針對這件事情不斷的在談、在說著。這種狀況是為什麼?比較西方社會的話,它那種開放的社會,他是不是容易被騙呢?

杰森: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社會現象,就是越是一個封閉的社會,越是媒體被控制、聲音很單一的社會,它的民眾思想越是單一,越對媒體崇拜、相信。

主持人:但是他會自己認為我已經被騙了很多次了,我不會輕易相信了。

杰森:這就是中國人說的「次次都上當,噹噹不一樣」,事實上因為它每次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當然這個事情你還不能完全責怪中國老百姓,因為一個人如果他從小到大生活的環境,都是說這個事情就是這樣子的,這就是對的。

那麼他沒有機會聽到任何事情,我從不同角度說我是這麼看的,你是那麼看的。他沒有從小接受方方面面對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的時候,那麼他看一個東西就比較單一的考慮問題。

我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我在國內上學的時候,有些概念都是用標準化的。但是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美國的小孩完全不是這樣子。我當時做了一個題目,就是訪問一些美國大學生,看看他們對於家長打孩子是什麼態度?

我去訪問之前,我在中國覺得回答應該是很單一的。結果不是的!美國每一個小孩都不一樣的,每一個小孩都是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有考慮小孩、考慮家長、考慮社會、考慮整個國家未來發展前途的。他每一個思維方式都不一樣,每一個角度都不一樣,給人一看非常豐富的、非常活躍的社會氛圍。

事實上中國現在缺的就是這樣的東西。中國僵化的黨文化思維方式、框架,整個單一的黨的喉舌的這種宣傳方式,從小這種教育方式,事實上把中國人的思維就桎梏到一個狀態下,媒體出來他就單一的相信,就著這個框架討論,他自己的思維沒有。

整個來說,中國如果成為一個未來的強國,它不光是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物質上的大國;事實上你如果整個民族他沒有發展思維,沒有廣闊的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民族最後還是不能被國際承認。因為他不可能出現創新的東西,不可能出現真正讓人類尊重的文化,技術上的創新。

主持人:這可能也是中國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產生的原因吧!

杰森:對,有可能是這樣子。

主持人:好的,我們節目時間又到了,非常感謝您的分析和評論。觀眾朋友們,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熱點互動》,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