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揚引起台灣政治效應

【新唐人】近幾個月來,臺灣的物價因為颱風與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而上漲。在國際原油價格不斷飆升下,臺灣油價也按浮動機制跟著調漲,這一波民生物價的上揚令臺灣政府飽受媒體與在野黨的批評。經濟學者吳惠林表示目前台灣沒有通貨膨脹的跡象,民眾不必驚慌。

台灣主計處公佈,受到連續颱風與國際大宗物資價格高漲的雙重影響,台灣10月份消費者物價年增長率為5.34%,創下13年以來單月新高。台灣經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吳惠林表示,主要原因是天災導致菜價大幅上漲。

﹝錄音﹞這個是單月的,因為去年這個時候也沒有颱風,蔬菜類受到颱災的影響上漲達到百分之七十八點六三 ,天災的影響。

臺灣政府自今年九月以來實施的浮動油價機制,引起民眾質疑,吳惠林表示浮動油價實施後正好國際油價都持續上升,因此民眾吃不消,但以經濟的觀點來看,浮動油價機制,充分反映市場價格,不會出現囤積的現象。

﹝錄音﹞如果讓價格去浮動的話,人民會節約的,即使價格一直漲,但是替代能源它就會出現了,你讓油價去浮動那是對的。

吳惠林表示目前沒有通貨膨脹的跡象,選舉期間的炒作比較聳動,呼籲民眾心理不要被波動了。

﹝錄音﹞因為現在是選舉一些訊息有時候寫的很聳動,一般民眾如果搞不清楚就會被這個東西所影響,政治的炒作也可以那麼說,其實這個純粹用數字來看的話沒有那麼可怕的現象存在,人最麻煩的事就是你這個心理被波動了以後,所以我一直呼籲民眾啊!你要有信心啊!

臺灣油價自2號起每公升調漲0.9元台幣。但顧慮到對一般百姓的衝擊,燃料油,天然氣,以及水電價格不調漲。台灣行政院穩定物價工作小組6號開首次會議決定,今年12月起,浮動油價機制凍漲的上限將由現行的15%下修為12%,因此台灣的油價在未來只會降不會漲。

新唐人記者陸芳 熊斌 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