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雨” 重現台灣被遺忘的年代

【新唐人】由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真實故事,所改編的音樂劇,“四月望雨”,故事以小人物的角度,重現台灣1930年代,台灣人的境遇。本据包括閩南語、客語以及日語發音,堪稱是百老匯規格的台灣音樂劇。

台灣音樂劇“四月望雨”,描寫1930到1940年代,台灣在日本統治下,一群年輕人積极追求理想中的生活,而在遭遇戰爭動亂下,以致希望破滅,最后重生的故事。

大風劇團制作人 連乙州:“故事最主要的角色就是鄧雨賢,他是我們台灣音樂歌謠的先驅,他所做的四首非常有名的曲子一直流傳到現在,叫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和雨夜花,也就是我們這部戲的名子,取第一個字:四月望雨。”

大風劇團制作人 連乙州:“我們很難想像那個時代是一個蠻富裕,而且思想開放,有很多藝術創作,文學創做的一個時代,所以希望藉由這個故事,補捉一個被我們現代人遺忘的一個年代。”

“望春風”和“雨夜花”,是流傳最廣并且最具代表性的台灣歌謠,主辦單位表示,雖然這些歌謠流傳普及,但是只有少數人了解這些歌謠所反應的時代背景。

大風劇團制作人 連乙州:“鄧雨賢的音樂一直流傳到現在,不只在台灣,甚至隨著台灣的子弟到國外發展,甚至世界各地,一值在傳唱望春風,雨夜花。”本劇將在10月26到28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

新唐人亞太電視 符濟顯 劉姿吟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