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諾貝爾獎得主紛紛揭曉

【新唐人】10月2日至4日連續三天,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紛紛揭曉,下面請看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報道。

繼10 月2日,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在“諾貝爾論壇樓”公布了美國科學家安德魯•法爾 (Andrew Z. Fire) 和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獲得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后,瑞典皇家科學院又于10月3日、4日兩天在科學院議事廳召開了

新聞發布會。議事大廳里挂滿了18世紀以來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的油畫像,皇家科學院秘書長咕納爾•俄奎斯特(Gunnar quist)教授宣布了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美國科學家約翰•馬瑟爾(John C. Mather)和喬治•史慕特(George F. Smoot)二人分

享,諾貝爾化學獎桂冠由美國科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羅杰•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一人摘取。

根据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加上近期的5名新得主,獲獎者總數已達788人。除了物理,化學,生理或醫藥學,文學与和平獎等獎項外,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為紀念諾貝爾又設立了瑞典國家銀行經濟學獎。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定于10月9日格林威治時間11時公布,和平獎得主于10月13日9時公布,文學獎得主的公布時間暫未定,屆時本台記者會有相關報導。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成員拉施•鐵蘭德 (Lars Thelander) 教授說:

“諾貝爾獎評選方式是人們提名諾貝爾候選人,我們每年從全世界邀請許多科學家進行候選人提名,每年我們都得到大約五、六百個提名,然后經過選擇、請科學家和以前的諾貝爾得主進行評估,在這些評估的基礎上,我們再做出決定。”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負責人拉施•拜耶斯特姆(Lars Bergstr m)教授說:“根据諾貝爾遺囑,諾貝爾獎應真正授予對人類有益的最偉大的發明和發現。例如,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所取得的成就就已被許多實驗所證實。很清楚,這對宇宙學中有關測量的一個新世界敞開了大門。”

新唐人記者宋揚、鄭新瑞典斯德哥爾摩報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