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璀燦敦煌藝術大展(上)

【新唐人2005年9月8日】【藝海漫遊】(96)璀燦敦煌藝術大展(上):極為別緻生動的敦煌藝術大展。

一場極為別緻生動的敦煌藝術大展,日前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將近兩個月的展覽期間引起了空前的震撼;然而眾所皆知敦煌的地理位置是在千萬里外的地方,更何況美麗的雕像和壁畫儘是在石窟裡;那麼,敦煌藝術如何能在台北重現呢?讓我們聽聽主辦單位話說從頭了。

策展研究員-巴東:這一次的敦煌藝術大展,是國立歷史博物館跟台南藝術大學共同規畫策辦的,經過兩年多來的籌辦,在歷史博物館展出;那麼我們主要有三個展品來源,第一個是敦煌研究院,它所收藏的大量的文物,還有壁畫摹本,同時有三個敦煌的模擬洞窟,這三個模擬洞窟真實性非常的強。因為壁畫在敦煌的牆壁上,所以不太可能把它的真跡拿過來,可是當時他們的臨摹水準相當高,按現狀的方式來臨摹,除了臨摹以外,還有相當多的佛像的雕刻,還有磚塊,這些磚塊的美術性,都非常非常的強,非常精美,這一個是敦煌研究院提供。

敦煌藝術大展的展出內容極其豐富,集教育、文化、藝術之大成,從絡繹不絕的參觀人潮來看,主辦單位竭盡心力、精心籌劃了兩年多所呈現的展覽,果然非同凡響。那麼另外一部分很重要,就是說法國吉美美術館,借了十幾件絹畫的真跡,所借回來的這些原跡,都是一千五百年以上佛畫的精品,也是藏經洞所拿出去的,經典的寶貝,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殊的機緣在台北展出,重新又回到,華人文化的這樣的地區,從西方再回來,我覺得很有意義。那另外再來就是說,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提供了張大千先生壁畫摹本,讓諸位可以看到有不同的,藝術方面的,敦煌藝術多元性和豐富性,因此這一次的展覽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的呈現,敦煌藝術的這種偉大和華麗。除了以文物來源做為區分之外,展出的主題特別規劃為佛教藝術、建築藝術、服飾紋樣、敦煌樂舞、藏經洞出土絹畫文物、張大千的敦煌壁畫摹本、官民社會生活等單元;在寓教於樂的精心設計之下,觀眾得以更貼近、更瞭解敦煌藝術。

1987年聯合國的文教組織,特別把敦煌列為人類文明的瑰寶,就這點來講的話我們做這個展覽,能夠把它呈現給國人,讓我們沒有機會到,敦煌去看原跡的國人,有機會看到這些,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被聯合國的文教組織列為「人類文明遺產」的敦煌,代表它存在著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然而滿是記載著神佛美妙世界,神秘華麗、輝煌壯觀的敦煌藝術又是從何而來呢?

敦煌的源起,大約在東漢以後,五胡十六國時代、北方前秦時代,就是整個中國五胡亂華,是個非常亂的時代,那個時候一方面民生塗炭,就是人民生活非常非常的痛苦,再一方面東漢末年,西方的印度佛教傳到中國來,傳到中國來的時候,都是經由敦煌傳到中國。一方面敦煌是西出陽關,到西域去,在這麼樣的長途跋涉,你要到一個不可知領域的時候,人的心目中都有一種不安,所以也需要有一種宗教,跟心靈祈福的跟寄託,那麼再一方面佛教的思想,慢慢就是深入人心。

敦煌是古代中國通往西域的門戶,也是中西往來著名的交通要道「絲路」的中繼站,千餘年來薈萃了很多不同種族的文化特色,造就了繽紛多采的特殊文化景觀。大概西元366年的時候,有一位高僧叫做樂僔,高僧他到敦煌的鳴沙山附近,看到這個山,剛好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剛好是有一種霞光千道的,當他的記錄是說:「狀有千佛」,感覺上那裡是佛光普照,有很多佛在那個地方在山上,因此他就發願在這個地方造了第一座洞窟。源起於一千六百多年前高僧樂僔所看到,那一幕霞光千道、狀有千佛的感動,於是為敦煌開啟了一扇通往不朽的文化藝術之門。

一直從北朝到隋唐,宋、元、西夏、五代慢慢下來,經過大概十個朝代,一直開始歷代開鑿這個石窟,有時候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百姓,他要祈福的話可能去做個小洞,那麼假如他是一位富貴人家,王公貴族甚至於一個帝王的話,他可能開鑿一個很大的洞窟,慢慢這個敦煌的洞窟越來越多,南北大概一千多窟的洞窟,現存還存在四百九十二個保存不錯的洞窟。敦煌在貫穿將近千年的歷史之中,不論王公貴族或是販夫走卒,人人都懷著一顆無比虔誠、禮佛的心,共同造就了光芒燦爛、輝煌不朽的敦煌藝術。

(休息一下)

********************************

在所有的敦煌藝術中,數量最多的是壁畫,大規模、大氣魄的畫面,展現出唐代華麗精緻、優美典雅的畫風和格局。

策展研究員-巴東:這麼大的規格跟場面,在敦煌裡面的話,可以有幾千窟幾萬幅,這樣子一個場面,所以可以說是佛教聖地裡面,佛教藝術裡面,最大規模的一個藝術表現,不只是宗教的信仰,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心力,非常精彩的故事。

那個場面就是說整個時代,整個人的一生心血這樣投入,是代表一個虔誠的生命的付出,所以敦煌的佛教藝術,一輩子的情感血汗先民的心血付出和貢獻這樣子。從一絲不苟臨摹的壁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工匠們投入畢生心血,懷著對神佛無比敬仰的心所畫出來震撼人心的畫面。

這張作品主要是觀無量壽經變,所謂「壽經變」,在敦煌藝術裡面的意思是說,「經」是佛經裡面的內容,能夠做一些宣導或傳經意,給大眾知道說,有時候很多人是不識字的,不瞭解文字,所以就把它改變成經變,所謂經變就是用圖畫的方式,來呈現這個佛經的內容像這個是在敘述,釋迦牟尼在說法,中間的釋迦牟尼,和兩邊的協侍菩薩,一位是大勢至菩薩,一位是觀世音菩薩;然後在西方的極樂世界裡面說法,西方的極樂世界亭台樓閣,還有畫棟雕樑,還有這種樂伎舞樂仙樂菩薩等等,畫得非常琳琅滿目,同時透過釋迦牟尼的說法渡化,讓人們解除痛苦和苦難 。壁畫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然而壁畫的內涵更引人入勝,精采好看、循循善誘的神佛故事具有感化人心的作用。

那這個所謂現狀式,現狀式就是呈現它現在的面貌,這個比較著重在考古資料的保存那諸位也可以看到在畫面上,顏色非常鮮艷的石綠色,可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畫面上的色澤,像菩薩身上的膚色都變成黑的,這個是當時用的顏料裡面,它有硫的成份,或者鉛的成份,那麼經過時間以後它就氧化,氧化以後它就變黑,變黑臉上有些斑的痕跡,都是經過千百年的歲月,慢慢它變質,所以因此呈現這個畫面,就是敦煌的原跡,現在所呈現的面貌,那麼這樣的情況,就是說特別能夠呈現,一種歲月蒼古的痕跡。延續開鑿千年的敦煌石窟,保存了從五胡十六國到元朝之間各朝的文化特色,壁畫中除了眾多偉大的神佛畫像之外,工匠筆下鉅細靡遺的記錄著當時供養人形像的部份,尤其具有考古價值。

導覽員-翁吟雪:為什麼要供養呢?不外乎就是為了還願 祈求,比如說我們打個比喻好了,我們去祈求一件事情,然後說如果您讓我如願呢,之後呢 我會來還願,還願之後呢,我會供養敦煌的一個石窟,我會叫工匠來畫,畫上什麼樣什麼樣。六十一窟它的供養人叫做曹元忠,他的父親叫做曹議金,曹議金娶了回鶻國的公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四個呢,都是曹家的女眷,那一個是回鶻國的公主呢,是第一位。你可以看到她的裝扮,頭上戴著桃型冠,然後她戴著髮飾上面,我們叫做步搖,為什麼叫步搖呢,走一步搖一下,所以我們稱它叫做步搖 。那臉上的這個裝扮,額頭上的我們稱它叫做花鈿,那臉上的那個,我們稱它叫做面靨妝 ,其實這是唐朝女人的一個風格。河西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為當時敦煌的最高行政長官,曹氏家族在敦煌開鑿了數個洞窟,以供養人的形象出現在壁畫中的,包括曹家眾多女眷及曹議金的孫子曹延德的畫像。

手上拿著的供養的一個香爐,她穿的是石榴紅的瀉地的長袍,我們現在看到的變成氧化成黑色,其實它是紅色的,她腳上穿的是軟布的翹頭鞋,它的前面頭的部份是翹起來的,為什麼要翹起來呢,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她的裙子非常的長,所以她要把她的裙子的部分,正好勾在翹起來的地方,走路的時候可以不要絆到腳。那這個才是曹元忠的媽媽,你可以看到她的裝扮不一樣,她穿的是我們傳統的,中國人的這樣的一個衣服,寬袖,然後頭上戴著呢,是一個桃型冠,那再過來這一位是她的女兒,等於是曹元忠的姊姊,曹議金的女兒,她嫁給誰呢,嫁給于闐國的李順天。

從莊嚴肅穆的禮佛儀式中,清晰的看到技藝精湛的工匠細膩的畫下了她們的服飾、紋樣,雖然壁畫上早已失去了鮮艷的色彩,但盛裝的貴婦人仍然不失華麗的風采。曹議金他娶了回鶻國的公主,可是他又把女兒嫁給了于闐國的國王李聖天,為什麼他們要這樣聯姻呢,其實他可以擴大他的版圖,然後他可以把他的王位,地位可以鞏固得很好,因為有這樣一個聯姻的關係,讓他們之間就非常的和樂,沒有戰爭,他們是這樣的一個想法。他本來應該是于闐國的國王,你看他穿的竟然是中國傳統的,國王的(衣服),我們稱它叫做袞服,然後頭上戴著是冠冕,國王的冠冕,那腰佩三尺長劍,三尺長劍,那地上呢 地上的部份,他腳底下還有一個地母神,那地母神聽說是來保護他的。唐代彙集了多種民族的文化藝術,從壁畫中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服飾變化,由此亦可一窺豐富多采的大唐風範。

(休息一下)

****************************************

在莫高窟的四百九十二個窟洞裡,描繪樂舞的場面至少佔有二百窟以上,壁畫中呈現著載歌載舞的熱鬧氣氛,其中有關樂器的描繪竟然多達數千件之多。

策展研究員-巴東:有樂團,有的吹笛子、有的彈琵琶,有的在彈琴、彈古箏,這個都是非常盛大的一些場面,還有中間有人在舞樂、跳舞,上面還有飛天,飛在天上,雲端上還有菩薩,非常祥瑞的象徵,古代的音樂舞蹈,它是怎麼樣呈現,在敦煌的壁畫上,在敦煌的文獻記錄上,都可以看到很多。根據推測工匠可能是以當時的宮廷生活作為藍本,而描繪出來的樂舞場面,如此累積了千年歷史的壁畫,早已成為今日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領域。

這個是一幅非常小的臨摹的畫作,它是描寫觀無量壽經的舞樂圖,各種樂器它都描寫得非常精緻,因此通常我們在壁畫上,仔細的觀摩研究,會發現說敦煌他會用的樂器,都是實地上當時的貴族的舞樂,或者是宮廷的舞樂,然後去所描繪出來的,再加上敦煌藏經洞,所發現的文獻樂譜,因此近代像敦煌研究院,尤其有音樂研究所,去把它發展出來,復生當時的這種樂譜跟樂器,來造成一種敦煌獨特的舞樂,所以在這個區域裡面,主要是表現敦煌舞樂它的內容。壁畫的局部特寫,更能夠聚焦的看清楚樂舞的型態,漫妙的舞蹈者及專注彈奏的仕女們儀態萬千的表演場面,充滿動態的畫面中彷彿輕輕的流瀉出樂音來。

台南藝術大學跟敦煌研究院,合作返古試做了一批樂器,所以諸位在現場看到這批樂器,其實基本上都是可以現場演奏的樂器,也就是說我們用樂器實物的方式,再加上壁畫說明,還有文字說明,然後我們可以回想,當年在敦煌那種盛大的,音樂或者是舞蹈藝術方面的成就。

藉由樂舞的壁畫中,觀察到一千多年前既已蓬勃發展的音樂文化,如今考古研究後再將樂器重新塑造再生,讓現代人不曾見過的古老樂器風雅重現。

導覽員-李郁惠:那麼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邊呢,這是個東方琉璃光藥師佛的世界,藥師佛的,祂的極樂世界,因為它是琉璃,琉璃就是玻璃,所以你看看它這邊點了很多燈,燈輪,這邊也有燈輪,中間是燈塔,燭光映照之下,所有的玻璃琉璃都閃閃發光,這個白點就是閃閃發光。閃閃發光的藥師佛的琉璃世界繪於初唐時期,壁畫位於莫高窟第220百窟洞的北壁,我們從表演仙樂的畫面中可以想像大唐盛世的繁華榮景。這我剛剛講過樂舞場面,看它的樂器的部份,如果節奏樂器多,她跳的一定是節奏快的,那麼絲竹樂器多,那跳的一定是比較慢的”軟舞”。那跳舞呢,你看這邊的舞蹈,這兩個人跳的舞是"軟舞",為什麼,你發現她腳沒有離地,她並不是在旋轉。這個”健舞” 旋轉,所以你看”健舞”跟”軟舞”,腳一定離地單腳,然後這個彩帶一定飛揚 。

樂舞是所有敦煌藝術裡面最活潑生動、有聲有色的部─分,美麗典雅的天女散發著高雅怡人的氣息那這個場面是非常自然,非常好看的,你看很像我們現在的,綜藝節目一樣。你看兩對同時表演,這邊一個樂隊,這邊一個樂隊,一團對不對,然後她跳完之後還說,唉換你囉 換你囉,這邊就開始跳,然後她們跳舞,一定只在這個地毯上面。不會出去,很厲害很高竿的,你想想你在那邊轉轉轉,頭就昏掉了對不對。這邊也是都只在這個地毯。不論是當時的現實生活反映,還是根據佛經中的記載所描繪出來的也好,或者是繪製工匠的所見、所想,壁畫中所呈現的樂舞,把敦煌妝點得無比的曼妙華麗。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