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燕昭王招贤的故事

【新唐人2013年11月28日讯】春秋战国时期,燕王哙任用子之为燕相,子之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得到燕王的赏识和重用。燕王逐渐年老,就很少过问政事,“国事皆决于子之”,后来燕王哙干脆把燕国的王位都禅让给子之。

公元前314年,即子之即位后的第三年,将军市被和燕王哙的儿子平联合反叛子之,结果失败了。将军市被奋战而死,太子平逃到往终山避难。看到燕国发生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但齐军肆意掠夺、骚扰燕国的百姓,已投降齐国的原燕国军队又纷纷反叛,欲迎太子平归国。

三年后在三晋与楚、秦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从燕国地区撤军。赵国派兵护送公子平归燕,是为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以郭隗为相国,返回燕都,修理宗庙,立志报仇。

燕昭王,痛定思痛,决心广纳人才,走一条强兵富国之路。可是,当时天下纷争,各大国都在不惜重金招揽人才,燕国偏远而又弱小,谁又愿意来此穷乡僻壤呢?

于是燕昭王去见郭隗。

燕昭王说:“齐国趁我国内乱,发动突然袭击,打败了燕国。我深知国小力弱,不可能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干的人,与他们共同管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同朝共事;成就王业的 国君,以贤者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同朝共事;亡国的国君,以贤者为奴仆,则不能保有国家。折节屈尊侍奉贤者,面向老师接受教导, 那么,才干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劳役,后于别人去休息,先于别人向人求教,别人已经不求教了,自己还求教不止,那末,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靠着几案,拄着手杖,颐指气使,指手画脚,那末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随便发怒,任意呵斥,那末只有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犯人、奴隶就会到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燕国。”

郭隗接着给燕昭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君很想得到一匹千里马,花重金四处求购,可等了三年,也没买到。这时有个大臣自告奋勇站出来,说给他一千两黄金,可以帮国君买到。这位大臣怀揣一千两黄金四处奔走,三个月后,终于打听到了一匹千里马,但可惜的是他刚一赶到,那匹千里马就死了。于是大臣花了五百两黄金,买下那匹千里马的骨架,千里迢迢赶回来向国君交差。国君见后大怒:我让你买的是活马,你将死马骨头买回来有什么用?大臣回答说:太有用了,别人一旦听说您肯花五百两黄金的价钱买一付千里马的骨架,那还愁以后没人把活的千里马给您送上门来吗?果然,国君重金购买马骨的消息一传开,不到一年,国君就得到了三匹最好的千里马。

故事讲完了,昭王说:“我应当拜访谁才合适呢?”

郭隗诚恳地说:“您如果真心想招纳贤才,何不就从我身上做起呢?您如果重用我,就会让天下的人都知道,象我郭隗这样平庸的人都能得到您的重用,国外那些有能力的人就会自动向您聚拢过来,您还担心找不到人才吗?”

燕昭王大受启发,立即给郭隗盖了幢富丽堂皇的别墅,又大张旗鼓地拜郭隗为老师,对之毕恭毕敬。还特地在风景秀丽的易山山麓上筑了一座“黄金台”,里面储满了黄灿灿的金子,专门用来招纳贤才。这样,燕昭王爱才重才的名声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许多有才干的人纷纷从外地投奔燕国来了。

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干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燕国,出现了“士争凑燕”的可喜局面。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适,都乐意为国而战。

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楚、秦、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往国外。燕国的军队单独追击败逃的齐军,攻下齐都临淄,把那里的宝物全部掠去,烧毁了齐国的宫殿、宗庙。而燕国日趋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