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武警地位不降反升 習近平佈局有何深意?

【新唐人2016年08月12日訊】近日,中共武警部隊重新進行了總體調整安排,新的安排與軍隊一致,武警部隊高層也由習近平親信擔任,顯示出武警可能進一步佔據重要位置。分析稱,武警地位的提升,有可能是習近平為下一步抓捕江澤民布局做準備。

據海外中文媒體明鏡月刊8月12日報導,武警部隊於2月29日開始佩戴新式姓名牌、胸標、臂章。新式姓名牌尺寸、字體與軍隊一致,底色保留原深橄欖綠色。新式胸標分金屬和織嘜兩款九類,左右兩側為長城象形設計。

知情者透露,中共武警部隊司令員王寧繼續留任,中共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秦天少將則出任參謀長一職。而來自「南京系」的王寧深得習近平信任,現在也是「習家軍」中的一名重要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軍改,武警將改名為國民警衛隊,人數提升至百萬以上。

武警,即中共的武裝警察部隊,其編製和兵役制度與軍隊大致相同,但與常規軍隊所不同的是,武警主要是對內「維穩」的武裝力量。武警在指揮領導體制是「一統二分」,即由國務院、中央軍委統一領導,各地公安機關分級管理、指揮,但以「兩分」為主。由於武警部隊受中共中央軍委與中共政府的雙重領導。這種雙重體制下,地方上的武警力量,通常受政法委系统及下屬的公安系統來直接指揮領導,參與到各地的「維穩」工作中,因此政府公安系統對武警事務有較大的話語權。

武警曾為江派所利用

在周永康任政法委書記、公安部部長時期,將武警司令員首次納入中央政法委委員行列。而在江澤民上台初期,並未掌握軍權,因此一度倚重武警,並為此花費了巨大精力和金錢。武警也就此被稱為「江家軍」,與中共陸、海、空三軍以及第二炮兵地位同等。

從此武警規模越來越大,裝備越來越精良,官兵待遇亦越來越高,人數也迅速發展。據估計兵力達到150萬。

武警同時也成了中共江澤民集團迫害民眾的主要暴力武裝,大陸官方侵權事件也越來越多,民眾抗暴維權的群體事件也隨著暴增。政法委和下屬的公安系統可以調動地方上的武警力量參與對民眾的鎮壓,並不受法律限制,中共軍委難以插手。

據稱,江澤民、曾慶紅、薄熙來、周永康謀劃的十八大後從習近平手中奪權的政變,所依靠的重要武裝力量就是當時江系所掌控的武警。

習近平大力清洗武警部隊

習近平上任後,開始大力清洗武警部隊,其中僅武警交通指揮部就有4名將軍先後落馬,同時,習近平對武警總部及多省武警總隊高層人事也進行不斷調整,僅2015年,武警總部就有4名副大軍區級高級將領轉任新職,多省市武警總隊負責人被調整。而習近平2016年軍改的3大重點之一就是武警部隊改革,截至目前,習近平當局已基本掌控了武警部隊。

據海外媒體報導,習近平在清理江派勢力的同時,權力逐漸穩固,目前已經進行到即將公開抓捕江澤民的階段。在具體行動中,軍隊作為國家對外和國防的力量,只適合做為後盾。而武警部隊,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主要力量。外界稱,習近平近期進行的武警部隊的大規模演練,其實就是對其掌控武警部隊能力的一次測試和演練,是在為未來公開抓捕江澤民的一次試水和準備。

北戴河會議期間,從7月31日至8月2日,習近平對武警部隊10個省市總隊和1個警種的12名主官進行人事大調動,除1人屬平調外,11人全是晉升。其中,獲晉升的大校佔3/4,過半是政委;4名少將中,3人從副軍級躋身正軍級。其中包括具有少將軍銜的管延密由武警新疆總隊參謀長轉任武警新疆總隊司令員,具有少將軍銜的王愛國由武警山東省總隊政委轉任武警新疆總隊政治委員、具有大校軍銜的路光永由武警湖南省總隊政治部主任轉任武警青海省總隊政委、具有少將軍銜的李志剛由武警雲南省總隊司令員轉任武警北京市總隊司令員等。

在武警部隊中,新疆總隊、北京總隊屬於正軍級單位,其他各省的總隊屬副軍級。新疆總隊、北京總隊是中共看重的武警部隊。在這輪人事變動中,武警新疆總隊的兩名主官雙雙換人,司令員是從參謀長晉升,政委是從山東省總隊晉升調入。原司令員郭洛泰則平調至武警黃金指揮部任司令員。新疆一直是江派的勢力地盤,江派王樂泉從1994年至2010年任黨委書記,包括接任至今的張春賢都是江派重要成員。

習近平上臺後,對武警總部及地方總隊主官已經進行過七輪大清洗,31個省級行政區的武警總隊均出現主官調動。最大調動的是2014年冬,那次武警總部司令、政委雙雙被換,司令換上了太子黨原副總參謀長王寧,政委換上了原軍科院政委孫思敬。

武警這7輪人事變動分別發生在2013年9月、2013年12月,2014年冬,2015年7月、2015年9月,2016年5月、2016年7-8月。以2016年的變動人數最多。在調動中,大部分調動是異地調配,而且呈現遠距離調動。如這一輪的調動中,從山東調到新疆,從廣西調到河北、從青海調到海南等。

旅美時政評論人士唐靖遠分析認為,武警的職能可能成為習近平防止江派政變、作亂的最主要武器,也可能成為抓捕江澤民的工具。

記者歐陽靜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