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習近平廢除常委制的近謀與遠慮

【新唐人2016年06月12日訊】(新唐人記者公孫覺綜合報導)近期,習近平將在中共十九大之前廢除常委制的傳聞,成為外界熱議焦點。分析認為,廢除中共常委制對中共的存亡是個巨大考驗,其中藏有習近平的近謀與遠慮。

6月11日,海外媒體刊登署名陳小平的文章,分析習近平中共十九大前廢除常委製面臨的問題。文章認為,中共的常委會是其中央組織核心機構之一,被廢除等於基本顛覆中共「黨的中央組織」。

早在1個月前,香港《亞洲週刊》就披露說,今年7月底8月初舉行的中共北戴河高層會議,對習近平是一個關鍵時間點,他若能頂住各方角力,在今秋的中共18屆六中全會,到明年秋天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中共體制可能會有重大變革。不但中共「政治局常委制」面臨被取消,「七上八下年齡線規則」以及「隔代指定接班人的做法」等也面臨被廢除。

習近平為什麼要廢除常委製?陳小平認為,中共常委制是一種寡頭式、封建式的上層權力結構,經鄧小平種下種子,再歷江澤民澆灌,最後,成了習近平必須面對的中共政治「財富」–對其執政掣肘的包袱。

文章分析說,中共常委制的設計者在考慮到讓常委們互相掣肘的同時,還保留了一個立於常委群之外的「太上皇」機制。在江澤民時期,太上皇是鄧小平,在胡錦濤時期,江澤民是「太上皇」,在習近平時期,江澤民還想當跨代「太上皇」。

外界觀察到,從十八大上台前習近平就開始針對江澤民操控的常委制進行抗爭,十八大後掌權針對常委製更是接連出拳。時政分析人士唐靖遠認為,常委制是江澤民干政的渠道,超脫不了江澤民留下的「集體領導」模式,習近平就不能夠有效執政。

外媒披露,中共十八大前,在習近平用以退為進的方式,促使中共高層不得不將江澤民構建的「九龍治水」模式,恢復到原來的七常委模式,砍掉江澤民的「第二中央」–政法委在常委中的位子。

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5月刊文稱,「十八大」之前,中共政治局常委的權力分布過於分散,每個成員只負責各自的領域,並在該領域享有最大甚至是最終的發言權,而各個成員之間的有效協調並不存在。這種體制類似於頂層「分封制」。正是這種制度特徵才造成後來的「周永康現象」,即「團團伙伙」現象,或者政治學上所說的「寡頭政治現象」。周永康、令計劃、軍中的徐才厚和郭伯雄都屬於中共黨內寡頭。

習近平在反腐運動中拿下大批江派高官,同時不斷收回權力,先後成立了「深改小組」、「國安委」、「財經領導小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等10多個重要小組,習近平兼任了這10多個中央領導小組組長或主席。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的「小組治國」方略,其實就是對中共常委制的否定。

習近平廢除常委製的近謀和遠慮

時政評論人士唐靖遠認為,中共對中國大陸統治60多年,不但是製造中共黨內鬥爭的60多年,更是不斷製造黨外苦難的60多年。中共製造的罪惡如滾雪球一樣,已經罪惡無邊,隨時面臨中共黨內的分裂和舉國上下的大清算。

唐靖遠:「廢除常委製,習近平既有近謀,也有遠慮。擺脫江澤民通過常委制干政渠道,防止成為江澤民的傀儡或被江澤民派系謀害,是習近平的近謀;逐漸削弱中共制度對國家的控制,最終拋棄中共,防止為中共的歷史罪惡當替罪羊,則是習近平的遠慮。無論是近謀,還是遠慮,擺脫中共常委制的掣肘都是關鍵環節。」

習近平廢除常委制會帶來三個大問題:第一,中共總書記如何產生?因為按中共黨章規定,總書記必須從常委中產生。第二,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如何組成?因為它的成員也必須由常委會推薦;第三,中共黨章必定大修。

陳小平認為,習近平廢除常委制必定帶來地震效應。不過,習近平上台之後,利用他的權謀和智慧擺脫了江澤民這個「太上皇」,並經營出自己的政治格局,使歷經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三代的「集體領導制」全面坍塌。

《大紀元》2015年10月發表特別評論《試圖挽救民族危機 習近平與其他中共領導不同》,指出習近平上台後,頂著壓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抓捕和處理了中共各個系統中最具代表性的貪腐人物。習試圖「把權力關進籠子」,推動各項改革,為老百姓辦了一些實事。作為中國掌權人,習近平背負著中華民族史命的何去何從,習上台以來的系列舉動顯示,習不同於其他的中共領導人。習的一些所為對挽救中華民族危機,起到了正面作用。

外界觀察到,習近平上台後做出系列舉措:廢除勞教,提出「依法治國」,放寬一胎化計劃生育政策,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重整軍隊,提倡傳統文化等等,對中國社會的國計民生都有積極作用,對中共的體制都有否定作用。海外有政論人士認為,如果真能廢除中共的常委會制度,同樣是「利大於弊」。

責任編輯:曲銘

相關鏈接: 趙紫陽錄音揭開最大政治猜想 習近平或作驚人之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