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公園展出「中學生舌吻」雕塑引爭議

【新唐人2013年5月29日訊】(新唐人記者劉卿綜合報導)近日,在福建漳州碧湖生態園裡展出的這樣一件藝術品,引起了市民眾多非議。兩個中學生正旁若無人地「舌吻」。很多市民認為,藝術品會起到誤導作用,甚至成為「反面教材」。對此,作品作者柳青回應稱,只是中學生親嘴,不算過。不過,有評論認為,這豈不是幫了老師與家長教育上的倒忙?

據大陸媒體報導,昨日(28日),在漳州碧湖生態園一個湖邊亭子的休息長廊里,一名女孩坐在一名男孩的腿上,兩人正旁若無人地擁吻著。值得一提的是,這對情侶身穿中學校服,是一對稚嫩的學生情侶。細細一看,不是「真人」哦,原來是雕塑藝術品。

報導稱,男學生的旁邊還放著一個啃了一口的青蘋果,而這名男學生腳穿一雙「耐克」鞋,背著一個麥當勞的袋子,裏面放著漢堡等。一名「保安」站在長廊的一邊,兩眼發直瞪著他們。

多數網民擔心成為「反面教材」

民眾議論,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早戀,家長、老師們對此非常擔憂。很多市民認為,這件藝術品會起到誤導作用,甚至成為「反面教材」。

網友@喵勒個咪想象了此藝術品參展后的景象:「小孩指著藝術品問:爸爸媽媽,他們在幹嗎呀?爸媽答:兒童不宜。拽走。」

網友@擺攤賣男人則驚詫地問道:「這個確定是放在公眾場合的?」隨後又說道:「現在公園去得多的是老人和小孩,放這個有點讓他們接受不了吧。」

網友@fillow則更加擔心:那藝術品裏面的主角是中學生。我覺得會給中學生一種心理暗示,他們就該這樣做,而年齡較小的孩子,說不定也會因為這樣的作品而模仿。這樣超出很多人心理限度的藝術品該不該參展,還是有待商榷。

看法不一

漳州市政協委員、閩南師範學院教授鄭鏞表示,如果作為私人收藏,那沒問題,但在公園展出,就是公共藝術品,會給觀眾誤導,教育部門及家長們也不接受這樣的藝術品,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

鄭鏞說。「如果創作者想抨擊當前社會的一些現象,可用漫畫的形式,而這是一件公共藝術品,市民一般都用審美眼光來看待,以為這也是一種美,會起到誤導市民的作用。」。

但廈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胡榮教授則認為,這是藝術創作,可以大胆一點,從社會規範看,中學生不應該談戀愛,但從當前社會現狀看,現在中學生談戀愛的確實不少,這件作品真實地反映了這種社會現象。

胡榮說。「這件作品將起到誤導作用還是警覺作用,關鍵取決於觀賞者是從什麼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中學生舌吻」雕塑被批幫了教育倒忙

不過,一位署名徐大發的作者發表評論認為,本雕塑是在公園裡展出,不同於可以隔離選擇受眾的展覽室。面對的受眾是各層次的人群,老人看到會覺得是傷風敗俗。中年人看到,也會生出許多教化憂慮。而對未成年人來說是「少兒不宜」。

徐大發表示,儘管作者也有貶意,但總體而言「反面教材」作用要大於批判意義,畢竟善於欣賞與思考的受眾比例不大。對於雕塑作品而言,最忌主題模糊,如果誤導作用大於積極批判主旨,就是件失敗的雕塑作品,也是極不負責的作品。

「藝術家要有自己最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良知底線。假如『中學生舌吻』被作者自己的未成年孩子看到,又會作何感想?這與一個未成年孩子看到春宮圖有何區別?這件雕塑的『行為藝術』可能給更多青少年的心理暗示,對他們而言或許看不到批判與反對,只是暗示與鼓勵。這豈不是幫了老師與家長教育上的倒忙?」

媒體批中學生「舌吻」雕塑:低俗炒作而非「藝術」

《海口晚報》發表文章指,中學生舌吻,用一種「藝術」的樣式在公園裡展出,對於身心發育尚不成熟、好奇心、模仿心都很強烈的未成年人而言,都是一個錯誤引導,甚至會作為一個美妙的「模板」來加以崇拜和擴散。

文章稱,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有著天壤之別,僅僅將某種片面的、負面的社會現象加以放大,不分地點不分受眾地在公園中「招搖於市」,小則輕慢了藝術,大則給社會造成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

文章進一步批評:近年來,藝術尤其是青年「藝術人」越來越朝著裸露、低俗、膚淺、功利的方向大步邁進,創作者不是潛心學習、全心投入,而是懸浮於表面,熱衷於炒作,低俗炒作而非「藝術。」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