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公园展出“中学生舌吻”雕塑引争议

【新唐人2013年5月29日讯】(新唐人记者刘卿综合报导)近日,在福建漳州碧湖生态园里展出的这样一件艺术品,引起了市民众多非议。两个中学生正旁若无人地“舌吻”。很多市民认为,艺术品会起到误导作用,甚至成为“反面教材”。对此,作品作者柳青回应称,只是中学生亲嘴,不算过。不过,有评论认为,这岂不是帮了老师与家长教育上的倒忙?

据大陆媒体报导,昨日(28日),在漳州碧湖生态园一个湖边亭子的休息长廊里,一名女孩坐在一名男孩的腿上,两人正旁若无人地拥吻着。值得一提的是,这对情侣身穿中学校服,是一对稚嫩的学生情侣。细细一看,不是“真人”哦,原来是雕塑艺术品。

报导称,男学生的旁边还放着一个啃了一口的青苹果,而这名男学生脚穿一双“耐克”鞋,背着一个麦当劳的袋子,里面放着汉堡等。一名“保安”站在长廊的一边,两眼发直瞪着他们。

多数网民担心成为“反面教材”

民众议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早恋,家长、老师们对此非常担忧。很多市民认为,这件艺术品会起到误导作用,甚至成为“反面教材”。

网友@喵勒个咪想象了此艺术品参展后的景象:“小孩指着艺术品问:爸爸妈妈,他们在干吗呀?爸妈答:儿童不宜。拽走。”

网友@摆摊卖男人则惊诧地问道:“这个确定是放在公众场合的?”随后又说道:“现在公园去得多的是老人和小孩,放这个有点让他们接受不了吧。”

网友@fillow则更加担心:那艺术品里面的主角是中学生。我觉得会给中学生一种心理暗示,他们就该这样做,而年龄较小的孩子,说不定也会因为这样的作品而模仿。这样超出很多人心理限度的艺术品该不该参展,还是有待商榷。

看法不一

漳州市政协委员、闽南师范学院教授郑镛表示,如果作为私人收藏,那没问题,但在公园展出,就是公共艺术品,会给观众误导,教育部门及家长们也不接受这样的艺术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郑镛说。“如果创作者想抨击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可用漫画的形式,而这是一件公共艺术品,市民一般都用审美眼光来看待,以为这也是一种美,会起到误导市民的作用。”。

但厦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胡荣教授则认为,这是艺术创作,可以大胆一点,从社会规范看,中学生不应该谈恋爱,但从当前社会现状看,现在中学生谈恋爱的确实不少,这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

胡荣说。“这件作品将起到误导作用还是警觉作用,关键取决于观赏者是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中学生舌吻”雕塑被批帮了教育倒忙

不过,一位署名徐大发的作者发表评论认为,本雕塑是在公园里展出,不同于可以隔离选择受众的展览室。面对的受众是各层次的人群,老人看到会觉得是伤风败俗。中年人看到,也会生出许多教化忧虑。而对未成年人来说是“少儿不宜”。

徐大发表示,尽管作者也有贬意,但总体而言“反面教材”作用要大于批判意义,毕竟善于欣赏与思考的受众比例不大。对于雕塑作品而言,最忌主题模糊,如果误导作用大于积极批判主旨,就是件失败的雕塑作品,也是极不负责的作品。

“艺术家要有自己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底线。假如‘中学生舌吻’被作者自己的未成年孩子看到,又会作何感想?这与一个未成年孩子看到春宫图有何区别?这件雕塑的‘行为艺术’可能给更多青少年的心理暗示,对他们而言或许看不到批判与反对,只是暗示与鼓励。这岂不是帮了老师与家长教育上的倒忙?”

媒体批中学生“舌吻”雕塑:低俗炒作而非“艺术”

《海口晚报》发表文章指,中学生舌吻,用一种“艺术”的样式在公园里展出,对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好奇心、模仿心都很强烈的未成年人而言,都是一个错误引导,甚至会作为一个美妙的“模板”来加以崇拜和扩散。

文章称,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有着天壤之别,仅仅将某种片面的、负面的社会现象加以放大,不分地点不分受众地在公园中“招摇于市”,小则轻慢了艺术,大则给社会造成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文章进一步批评:近年来,艺术尤其是青年“艺术人”越来越朝着裸露、低俗、肤浅、功利的方向大步迈进,创作者不是潜心学习、全心投入,而是悬浮于表面,热衷于炒作,低俗炒作而非“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