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我們只想要回原本屬於我們的工作權力

【新唐人2012年6月10日訊】我們是1998年按照省教委統招計劃招生的1998級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中師畢業生。在這裏,打擾大家幾分鐘時間,請耐心把我們心聲自述看完,因為我們寫這封信,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

第一部分:事情經過報告

第一、入學原因是政府許諾的分配政策

1998年,當我們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時,我們都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在選擇讀高中繼續深造或是讀中專早日為社會做貢獻時,由於當時的國家政策,各師範學校招收初中優秀畢業生,畢業后可回原籍從事教育工作,我們這些在農村成長的孩子,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美好憧憬,憑著比當時普通高中錄取分數高出幾十分的優異成績,豪情滿懷的踏進了師範學校的大門,從此選擇了我們滿以為是未來人生的發展之路:立志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走上三尺講台,為家鄉的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第二、學習費用比其它所有學校高

當年的師範學費對普通農村家庭來說是驚人的:進師範報名費首先要7800元,然後還有一些其他的費用。一直到畢業2001年的農村家庭負擔起這一重擔,三年下來已是傾家蕩產!我們都相信,只要畢業,我們走上工作崗位,情況將會有好轉!
可哪知,我們巨大的付出,走上的卻是一條坎坷、曲折、屈辱、等待,而且彷彿是無盡頭之路!

第三、畢業后我們成了棄兒

三年寒窗,我們不曾虛度。2001年6月,我們終於順利完成學業,拿到了光榮的教師資格證、畢業證、普通話等級證書。新的學年開始,正當我們憧憬著為教育添磚加瓦時,誰知我們卻成了一群無人問津的棄兒,沒有人問我們從哪裡來,要回哪裡去。我們大多來自農村,父輩含辛茹苦地供我們上學,不惜背上沉沉的債務,目的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發展。然而最後……面對這樣的結局,我們卻始終沒有放棄,我們默默的等待,我們堅信:既然國家當年許諾了,肯定會給咱們一個合理的答覆。然而,這一等竟是長達十年之久。

第四、我們成了還不了學費債的「代課」教師

2001年,由於鄉鎮缺編,許多鄉鎮紛紛向當時的縣教委「討」教師。幸運的是,剛剛畢業的師範生成了當時的「香餑餑」,大部分學生因此跨進了「教育行業」,我們也被人們尊稱「老師」,只是在教師的前面加了「代課」二字,這「代課教師」的稱呼,那種心酸只有我們心裏才知道是什麼滋味,政府的各位領導是永遠體會不到!特別是我們尊敬的領導們!據我們調查,當時,許多同學被請到條件最艱苦的村代課,一個月僅拿100多元的工資,雖然沒有編製、沒有地位,更甚連溫飽也解決不了,很多同學都還要向年邁的父母拿錢拿糧,當看著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父母終於讓兒女完成學業「參加」工作,可還得給兒女錢花,這種心酸也只有我們才能體會到,這種悲哀也只有我們才真正體會,領導們是不會知道的!縣政府的領導更是不會知道!儘管如此,我們仍不想荒廢所學,我們有著對教育的熱愛,時刻想著國家當年對招生承諾的等待,一直對工作兢兢業業,把教育事業當成了一生的追求。我們的工作水平與責任精神不比正式教師差,我們的教學成績也同樣不比任何正式教師差!儘管我們的物質收入、社會地位是如此的懸殊!那因為我們心中有一份執著的追求,我們相信政府當年的承諾!我們心中那份對政府的期待仍然存在,因為畢竟是人民政府,應該對他的人民有個交待!

第五、我們成了黑戶

其實困擾我們的還有戶口問題,按照當年的規定,我們入學時就將戶口前往學校所在地,有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畢業後學校戶口所在地又將我們的戶口遷出、一時間政府沒有給我們安排工作、戶口也就沒有了著落,有的一直自己放著、有的又回到了原來的戶口所在地,不同的是我們從農業戶口變成了非農業戶口,沒有了耕地。十年來我們的耕地、工作、戶口問題從來不曾有人問津。

古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