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可居家化療 肝轉移先試標靶藥再手術

【新唐人2009年7月14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4日電)腸癌治療新進展,病患使用攜帶式注射幫浦,在家或上班就能化療,省去奔波醫院及避免住院感染風險,腸癌轉移到肝且無法切除的末期病人,先做標靶與化療再動手術,仍有一線生機。

嘉義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李冠德今天指出,攜帶式注射幫浦是350克重的奶瓶狀小型幫浦,控制不同的流速,可連續注射1、2、5或7日份的化療針劑,病患可以揹著到處走,藥物用完了,再回醫院拔針換藥。國家衛生研究院10年前採用攜帶式注射幫浦,提供大腸癌二、三期病患居家化療,大約4年前嘉義長庚醫院引進,一開始病患害怕會漏針而難以接受,現在病患認同居家抗癌兼顧持家工作。病患江先生說,他不必為了等病床而延後化療,也不必請假住院。

李冠德指出,大腸癌病患化療期間每兩週需住院2天到3天,在健保之外,病人自費病房差額費用,高達8成的病患無法工作,且易有院內感染風險,居家化療雖然要自費醫材費 (約新台幣2萬元),但節省住院費,已是先進國家腸癌病患照護最佳模式。

對於大腸癌轉移到肝臟無法切除的病人,英國國家健康暨臨床卓越中心計畫主持人波士頓今天向台灣醫師說,這類病人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的標靶藥物,搭配化療藥物,密集治療3個月,讓癌細胞縮小後,就可開刀切除,病患存活期的中位數可長達2年。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說,這類病人過去只能姑且使用化療藥物,但僅1成的人有機會發揮藥效而能開刀,現在標靶藥物與化療藥物雙重功效,台灣可開刀的肝轉移大腸癌病人將由1400人增為2700人。

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王正儀指出,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的標靶藥物非常昂貴,健保尚未給付做為第一線用藥,病患需要檢測帶有KRAS基因野生型,使用這項藥物才可發揮最大效益。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