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言平:官场“吃肉喝汤”论令人吃惊寒心

【新唐人2013年4月29日讯】南京市纪委4月25日通报,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汪扬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汪扬为何被查?多位南京官员如是说,“有大餐,他吃肉,人喝汤,未平衡”。(据《21世纪经济报导》)

“吃肉喝汤”:用权力游戏规则解读官场腐败

“有大餐,他吃肉,人喝汤,未平衡”。也许,作为当局者,同样与汪扬混迹在权力场的同僚们说出这话,是无心的,更像是某种“抱怨”,甚至认为汪扬落得这般下场,是“吃独食”的报应。

不过,对于公众而言,却很容易听出弦外之音。同僚们这话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似乎证实了既得利益集团传说的存在。同时,更是领略到了某些官场中的集体腐败心态以及分赃逻辑。

顺着汪扬同僚的话,不妨作逆向思考:如果汪扬不是个“吃独食”的官员,能够平衡好各方利益,是否便不至于招致此般揶揄?归根到底,之所以嘲弄揶揄,恐怕更多的原因在于其同僚们只是没有成为这场腐败中的既得利益者。

不是把涉嫌贪腐者的遭遇归咎于违法乱纪,而是将官员被查的原因归结于没能处理好官场里的人际关系,即没有平衡好各方利益。同僚涉嫌贪腐被查,不去反思法纪的威力,反而去思考权力内的游戏规则。看来,法律纪律对于某些身在官场生态中的人而言,真正关乎前程和命运的,不是是否守法尽职,而是如何圆滑地适应这场游戏。这样的心态和逻辑,令人吃惊更令人寒心。

如果涉嫌腐败,那么无论是“吃肉”者,还是“喝汤”者,都是这场分赃盛宴的参与者,更是违法乱纪者。腐败的严重性,也许要靠贪多贪少来权衡;但腐败的性质,却在于是否伸手索利。就性质上而言,无论是“吃肉”还是“喝汤”,都是腐败,都触犯了法律的红线。

“将权力关进笼子”官员才会有法制思维

权力生态内,隐藏着这样一个群体——“既得利益群体”,或“腐败共同体”、“分赃同盟”。这并非想像,输入“腐败窝案”,搜索过往新闻,你将收获不少鲜活的案例:“粤北首富牵出31名厅官”、“茂名腐败窝案,市辖县区主要领导218人全部涉案”、“一汽腐败窝案愈演愈烈,过百管理层被专案组带走协助调查,其中多人已被双规”……当然,还有备受瞩目的、由刘志军牵出的铁路腐败窝案。

而去年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首部《反腐倡廉蓝皮书》也显示:现在的腐败主体从个体向集团化蔓延,窝案串案较严重。而由此反映的问题,则是如同汪扬这般“吃独食”的人少了,为了利益的长久和坚固,更多的权力自肥者走向集团化,贪腐由个别人的侵占,渐渐发展为群体利益的经营,成为基于共同利益的攻守同盟。在这个同盟里,有着分赃的规则和逻辑;而同盟的瓦解,不少时候都是由分赃不均的内讧所造成。

由此可见,与其说这些人在抱怨涉嫌贪腐的官员“吃独食”,不如说,他们恨只恨不能在这场利益分赃的盛筵中占一席之地。在法制不被敬畏,契约和规则不被严格遵守的生态内,所有不公的抱怨或落井下石的调侃,这种社会情绪的基因更多发端于人性的自私:不是抱怨对自己的不公,而是抱怨自己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抱怨自己不能列席分赃或者不能在利益分配中占据优势。

如果权力生态的规则不是法律和规章,而是基于私利自成规则,那么隐藏的这种分赃逻辑是非常可怕的。他们眼中的大餐,是以分享公共资源和公平正义为代价的。由此可见,“吃肉喝汤”论其实质就是不羁权力的分赃逻辑。令人恐怖的是,这样的逻辑,竟然如此堂而皇之的以“大餐”来形容和比喻。

如何让法制思维主宰官场,让官场存在的利益均沾逻辑瓦解,根本的路径,就是“将权力关进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