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IMF:陸金融資產接近GDP的470%

【新唐人2017年12月11日訊】日前,IMF(國際貨幣基金)發布的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FSSA)報告指出,中國金融資產已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7倍,貨幣寬鬆政策造成的三大隱患,正在威脅中國金融穩定。這與前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之子此前警告的,貨幣超發嚴重造成對明斯基時刻到來的擔憂,遙相呼應。

12月6號,IMF發布了《2017年中國金融領域穩定評估報告》,這份歷經了兩年研究得出的報告指出,中共金融系統日益增加的複雜性醞釀了金融穩定風險。IMF的壓力測試顯示,有五分之四的中國銀行是脆弱的。在33家中國銀行中,有27家資本金不足。

但是為了維持高速增長,解決就業壓力和社會穩定,地方政府擴大債務,保護破產企業,銀行受到了強大的政治壓力。

報告稱,目前中國金融體系已經是世界最大的金融體系之一,中國金融資產已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70%。

大陸金融分析師任中道:「說明整體不是靠實體經濟,金融類的資產或者泡沫化的東西比較多,發揮的作用不是那麼好,因為金融可能產生一種泡沫化的東西。」

報告首先指出,受貨幣寬鬆政策的影響,貸款激增,導致無盈利而單純依靠貸款的「殭屍企業」長期大量存在。這些奄奄一息的公司受到國家隱形扶持,近年借了更多債務,以達到中共制定的增長目標。這些行業主要由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主導,並因產能過剩而使問題更加嚴重,特別是鋼鐵水泥行業。

任中道:「基建加投資這個模式現在已經走到頭了,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上個月中共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披露,2007年中國靠投入3.5元產出1塊錢的GDP,到2015年,要投入6.7元才能產出1塊錢的GDP。

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中國的信用高度成長在過去幾年已經達到非常危險的一個狀態,他們一直想要用這個信用的擴張來刺激經濟的成長,來刺激就業,然後這個過度的信用擴張,在市場每一個人民幣的增加能夠達到刺激經濟成長那個效果也越來越低。」

IMF確定的第二個隱患是,高風險借貸從銀行轉移到監管鬆懈的「影子銀行」,增加了金融領域的複雜性,使得當局更難監管金融系統的活動。

任中道:「它不好監管在哪兒?銀行業一個通行的方法就是表內資金出表,表是指資產負債表,是這些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慣用的花招,它可以使帳面更加漂亮,把一些債務隱藏起來,另外把一些不良的貸款或者預期貸款打包,然後利用信託公司或企業把資金轉移出去,這樣使銀監會不容易看到這些東西,它就成為它的影子銀行。」

任中道還說,其實現在整個中國的金融系統非常混亂。

任中道:「因為它們各個分支,就是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等這些東西它們互相疊加,互相交叉,導致中共現在也搞不清楚實際的狀況,只能感覺到危險已經逼近了,所以說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IMF確定的第三個隱患是,由於人們習慣性的認為,政府總是會救助陷入麻煩的國企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以及在股票和債券市場出現波動時,當局往往採取措施穩定市場,造成了道德風險和過度冒險。

任中道認為,中共的金融風險其實不只這三個,不過大家公認的信貸推動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其中濫發鈔票又是最主要原因。

任中道:「一個呢是它的外匯占款,這個是實打實的放出來的這種貨幣,現在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它相應的會發出二十多萬億的基礎貨幣,這個是很嚇人的。」

12月9號,前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兒子,前中金公司CEO朱雲來也在一個論壇上提出,中共的資產負債率高、貨幣超發嚴重已經造成對明斯基時刻到來的擔憂。

採訪編輯/劉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