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兩大官媒互掐 內鬥白熱化?

【新唐人2016年10月18日訊】大陸媒體最近繼「負增長」、「L型增長」後,又創了一個與經濟形勢相關的新詞語,「慢就業」。這個新詞剛一出來,馬上引起熱議,有人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入錯行,不過也有一方說這是「啃老」。如何看待「慢就業」,中共兩大官媒不同調甚至出現互掐現象。而這種反常現象引發了關注。

關於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中共兩大喉舌發出截然相反的聲音。

10月13號,《人民日報》刊發了《大學生就業,觀念須「鬆綁」》一文,力挺慢就業這種生活方式,聲稱畢業後不馬上就業的大學生並非偷懶或啃老,而是看中工作是否合適、專業是否對口。文章認為慢就業可以防止大學生因倉促就業而「入錯行」,並呼籲政府修改現有的統計方式,不應該劃定就業率的硬指標。

隔天,也就是10月14號,《新華社》刊發題為《別用「浪漫造詞」遮蔽真問題》的文章,文章一開頭就批「慢就業」「待定族」等看似浪漫,實則荒誕的詞語,將嚴峻的現實表述得風輕雲淡,本質上是掩耳盜鈴,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淪為笑柄。

於是,中共兩大喉舌媒體互掐的戲碼,在網絡上炸開了。《美國之音》說,這已不是《新華社》第一次與《人民日報》唱對台戲。今年5月,北京昌平區居民雷洋被警方短暫控制後死亡。之後《人民日報》第一時間採訪了涉案派出所的副所長秦某,並刊發了站在警方一邊的評論文章。而《新華社》則率先談到「程序正義」,指出公佈信息的昌平公安與案件有利益牽扯,不夠公信力,而且明確寫道即便雷洋「私德不檢」,也不能不明不白死去。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 謝田:「因為中共的《人民日報》是中共的喉舌,黨的喉舌,那《新華社》是中共對外的窗口,按理說,這兩個都是在中宣部的統治之下,控制之下的,那這兩個現在打仗了,這說明《新華社》也好,《人民日報》也好,後面都有各自的後台,很可能說明後台這個人物,後台這個老闆,在互相打架,互相捏掐,像是中共內鬥在媒體上的延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謝田教授表示,中共各個部門之間的互相爭鬥,早已不足為奇。

謝田:「但是它內鬥歸內鬥,基本上是不對外公開,大部份的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家醜不可外揚的。但現在看起來不光是內鬥,現在這兩個幾乎是公開的明爭暗鬥,不光是暗鬥現在是明爭的,這就說明中共黨內內部矛盾已經高度激化,激化到這些人已經撕破臉皮,沒有任何顧忌了,從中也可以判斷出中共的內部分裂瓦解,也可能是迫在眉睫了。」

旅美中國社會問題研究人士張健也認為,《新華社》與《人民日報》都是維護中共體制的輿論宣傳工具,現在這兩大媒體互掐,也並非壞事。

旅美中國社會問題研究人士張健:「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雖然是中共的權鬥已經達到白熱化,但是也能看到,這也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在以前中共的內部較量始終是不斷的,乃至於出現各種暴力、血腥、醜聞,也是屢屢發生。可是在媒體方面,他們對外是一致的,那麼現在在中宣部統轄的兩大媒體陣營,出現了在有些細節問題上,完全南轅北轍的看法,那就足以證明了在中共的內部也有一種呼聲,可能是要轉變。」

中共長期以來把持大陸媒體輿論,將「筆桿子」的威力與「槍桿子」並列。在對媒體的控制中,據傳中共不同派系高層均有自己的「喉舌」,某一媒體的口徑改變,往往意味著背後權鬥中的高層的改換。

採訪/陳漢 編輯/黃億美 後製/郭敬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