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25年新低 學者:江澤民時代「怪胎」遺患

【新唐人2016年01月21日訊】中共官方最新公布,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創下25年來最低成長。中國經濟面臨陣痛轉型,外媒也刊登華裔學者的文章,指在中共前黨魁江澤民時期形成的權貴體制,成為壟斷中國經濟的怪胎,遺患至今。

美國普渡大學歷史教授洪朝輝,撰寫英文著作,論述江澤民時代,權力資本經濟和集團基本成型。不斷膨脹的GDP泡沫背後,卻是中國社會付出慘重的文化、生態、和政治代價。

外界關注,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由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產品出口﹔和官方投資、大躍進式的基礎建設帶動。而制定政策的權貴集團,也從中找到巨大腐敗空間。在江澤民時代後期,1999到2001年,各類腐敗導致的經濟損失,佔中國GDP總量14.5%—14.9%。

謝田:「三駕馬車的兩駕,支撐了中國經濟過去2、30年的發展,江派這個既得利益集團,也馬上意識到這是他們尋租非常好的機會,從不同角度交叉控制,掌握了中國經濟的命脈,最大的國有企業,金融公司,銀行,裡面都暗藏了他們的人,通過2、30年的尋租活動,累積了大量的財富。但很顯然這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經濟現在就處在這種,發展空間受限制,產能過剩,通貨膨脹壓力也很大,出口市場萎縮的狀況。中國經濟現在被政治的架構,侷限的幾乎沒有任何發展空間。」

新任北京當局,上任後就宣稱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用內需代替出口,以民間消費代替官方投資。

但中國經濟,異動不斷,光是去年股災,預估就讓全年gdp損失0.4個百分點。官方宣稱,經濟改革最大阻力,就是權貴資本集團。

謝田:「實際上我們可以看的出來,中國股市怪異的狀況,實際上是有大量的資金在操控,那誰有這樣大量的資金?事實上就是中共的既得利益集團,反腐現在看來也不封頂,可能會涉及到他們最上層的任務,他雖然沒有政治權力,但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他可以運用的,現在看來就是他經濟上的力量,製造混亂,困獸猶鬥。」

官方日前公布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末日博士」麥嘉華則認為,真實增長率可能只有4%。面對舊體制帶來的弊端,北京清華大學學者孫立平認為,破除權貴壟斷、去處惡政,已經成為當前的首要問題。

新唐人記者林瀾紐約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