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不早給香港民主?英國檔案藏驚人秘密

【新唐人2014年6月26日訊】(新唐人記者歐陽秋綜合報導)香港6.22民間政改方案公投,在短短3天內參加人數超過73萬,令全世界矚目。但英國統治香港155年之久,為何不早些讓香港獲得民主?今年一月份的一篇網路文章揭示了這個秘密,日前被多家媒體轉載,受到讀者的關注。

2014年1月11日,香港史愛好者毛來由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自己在數年前研究英國國家檔案館的有關1950至70年代初香港的檔案時,發現的秘密。

文章說,當時的英國高層官員,一致認為若英國讓香港人普選自己的議會和政府,中共必定強烈不滿,進而使中共決定提早收回香港。

作者稱,在眾多檔案中,以原屬高度機密(Secret)的外交部FCO 40/327檔案中的報告和書信,最能夠反映當時中共堅拒香港走向民主自治。

文章記述,在1971年5月3日,準備出任港督的麥理浩,與英國外交部次官K.M. Wilford 對談時,說他知道早在1956或1957年左右,英方已從訪問中共的非官方人士口中,知道中方反對任何令香港走向獨立或自治的政制改革,但麥理浩仍想知道外交部有沒有原文引錄中共官員的說話,以確證中方立場。稍後,外交部內負責研究和遠東事務的部門提交了報告,當中引述在1958年1月30日,中共總理周恩來會見訪華的英國Lieutenant Colonel Cantlie時,希望Cantlie向當時的英國首相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轉達以下說話:

任何將香港變成自治領(作者按:一如新加坡)的行動,中共均會視之為非常不友善的舉動。中共希望現時香港的殖民地政治狀態,絲毫不變。

另外,作者還舉例,1960年10月29日,當時出任「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的廖承志,與香港工會代表訪京團聚會時,批評當時美國人建議在新界建立「自治政府」,並警告英方:

「英國不會喜歡美國這個建議,是無容置疑的……美帝國主義者將永遠不會成功。可是,若這個建議是由英方提出的,就是另一回事了,到此非常時刻,我們將毫不猶疑採取積極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和新界。」

隨後,廖指出中方從不承認港九新界是英國領土,但因為英國繼續管治香港,對中共有利,所以才不要求收回;中共希望收回的,是發展良好的香港,而不是一個如廢墟般的地方。

通過上述資料,作者明白了一個疑惑:為何其他英國殖民地,都逐步建立起民選本土政府,但香港仍依舊維持總督和殖民高官獨裁(雅稱為「行政主導」),立法局只有委任議員,只是在市政局設有民選議席,而有選舉權的人數,從不超過當時總人口的12%。

作者最後寫到,以上情況到了1980年代中期,才有改變;眾所周知,中共不太歡迎這種改變。作者舉例說,在1984年,當港府建議引入立法會民選議席時,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即今中聯辦)主任許家屯,就公開狠批英方「不按本子辦事」,所謂「本子」,就是《中英聯合聲明》。

文章被轉載後,引起大陸網友大量跟帖討論。

江蘇省揚州市網友:原來是擔心人民當家作主。

網易北京市網友:即便港英政府未實行民主,也不是我們現在不讓民主的理由。

湖南省湘潭市網友:李光耀對鄧小平說:「 新加坡人大多是福建人和廣東人的後裔,祖先都不識字,很貧窮,而達官顯宦、文人學士則全留守中原,因此沒什麼事是新加坡人做得到而中國做不到的,或沒法子做得更好的。新加坡成功的關鍵,是英國人留下的法治制度,而不是什麼儒家文化。」

北京市網友:港英當局為香港打下了民主基礎,社會穩定繁榮。可以肯定地說97年不回歸,香港肯定民選了。世界上現在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70多個已經民選,大多是最近20年的事。

網易廣東省東莞市網友:試問誰還未發聲,都舍我其誰衛我城!香港公民並不是為了獨立而是為了真普選。請擦亮眼睛!

《維基百科》香港歷史簡介

香港位於南海沿岸,地處珠江口以東,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其餘三面環海(其中西面與澳門隔海相望)。香港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另有263個島嶼。

公元前214年,香港被秦朝納入中原王朝版圖。1842年起,成為英國殖民地近155年,期間於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曾被日本皇軍佔領。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共,與此同時,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為中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所以當時的香港島已不是小漁村。

英國人看中香港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香港從此成為英國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香港保衛戰中攻佔香港,香港成為大日本帝國的境外領土,經歷3年零8個月的香港日佔時期。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避免受到中國大陸長期亂局影響;太平天國、國共內戰、階級鬥爭、中國大陸大飢荒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大陸難民逃港,香港人口迅速增長,因而帶來人才、資金和技術,使香港經濟於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具有重要以至領導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大都會,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

1984年,中英兩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共當局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出任政治首長。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原則,《香港基本法》訂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外,香港享有其它一切事務的高度自治及參与國際事務的權利,是以稱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以社會廉潔、治安優良、經濟自由、稅制簡單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建全而聞名於世。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一直名列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連續第20年獲得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評級為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第一。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城最安全、生活水平高富裕、繁榮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際大都會,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購物天堂、動感之都和東方曼哈頓等美譽,亦擁有美麗壯觀、幅員遼闊而且近在咫尺的郊野公園。「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香港品牌。2012年,《經濟學人》評選香港為「全球最宜居城市」。

香港回歸後自由度年年下降,慢慢被內地化,在國民教育,及媒體不斷自律,自我修正下,引發更多的不滿,終於爆發。港人要求自己做主,自己負責,要求雙普選。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