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導演陳哲藝 專訪揭秘

【新唐人2014年03月29日訊】製片成本只有五十萬的電影,「爸媽不在家」代表新加坡角逐奧斯卡外語片,導演陳哲藝更連翻入圍獲獎。他是如何踏上世界舞臺,指導又有哪些秘密呢?本臺就專訪到陳哲藝導演,為你揭開銀幕後的祕辛。

「爸媽不在家」拿下五十屆金馬最佳新導演,原著劇本以及最佳劇情片三大獎項的導演陳哲藝。當初花了十個月從八千人中遴選出主角家樂,一切都是因為他的臉有種自然的缺憾。

導演陳哲藝:「你看著他的這張臉你感覺他的內心是有缺陷的,然後這個缺陷你也說不出來是甚麼。就感覺說這個小孩是有甚麼地方不對勁,但你又說不出,到底他出現了甚麼問題。我覺得他這樣的一個臉孔對我來講是很複雜的,對我來講是很多層次的。」

自然派的素人演員,雖然滿足了陳哲藝對於主角的設定,但也讓他在拍攝指導時費盡心思。

導演陳哲藝:「有時候他想這麼做,然後我要這麼做,所以感覺上鏡頭前鏡頭後都有一個小孩,前是他鏡頭後是我,然後我們常常就是在那邊,對就是在,對!他永遠就是有那樣一個張力,就是你要這個我不給你這個,然後我就是要你做我要的。」

導演自嘲對演員要求很嚴,現場盡量抹除演員的表現慾,呈現原始的一面。對於自然這麼堅持,正是因為影片的靈感來自於童年與家中外傭相處的深刻體會。當製片人找到當年在陳家幫傭的Teresa,陳哲藝更興奮地將合照PO在Facebook上。

導演陳哲藝:「我小時候也有一個女傭,就在我們家,來自菲律賓的菲傭,在我們家做了八年的時間,從我四歲的時候她過來,然後在我們家呆了八年十二歲的時候走。」

十五歲夢想當導演,十七歲開始學電影,陳哲藝最早以阿嬤拿下坎城影展最佳短片。
一路拍片參展,並在英國念了兩年電影指導碩士的陳哲藝。以爸媽不在家跨上世界舞臺,希望下一部能指導英語片。

導演陳哲藝:「第一部片子拍了一部亞州電影,拍了一個華人電影,希望說第二部電影可以,就有如拍第一部一樣重新挑戰自己,看說我有沒有那個能力駕馭一個西方的故事。」

深怕得之於易而失之於易,陳哲藝讓自己回歸原點,持續用謙卑的態度,面對電影路。一如爸媽不在家的結局,希望在於自己。

導演陳哲藝:「希望永遠都是在於自己的,如果你自己不去製造這個機會,如果你自己不去努力,如果自己不發奮的話,其實你很難對抗前面的一些問題。」

「爸媽不在家」將於四月四號在美國紐約上映,公映當天導演也會現身林肯中心,與觀眾面對面。而洛杉磯的影迷等到十一號也能在洛杉磯觀賞得到。

新唐人記者蘇湘嵐、廖珍儀洛杉磯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