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緬甸擱置密松大壩建設是對中國區域發展理念的重大打擊

【新唐人2012年1月3日訊】「建設一座大壩,帶動一方經濟,保護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這是所謂中國的區域發展理念,其實質是:「建設一座大壩,餵肥一家經濟,破壞一片環境,禍害一方百姓」。緬甸民選政府擱置密松電站工程的建設,是對中國區域發展理念的重大打擊。

一、中國發展理念:「建設一座大壩,帶動一方經濟,保護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以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帶動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的騰飛發展,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曾經是世界上十分流行的區域發展模型。比如說,埃及總統納賽爾曾說過,阿斯旺大壩的建設將把埃及人民帶入天堂。阿斯旺大壩建成了,埃及還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巴西的軍人政府也曾希望通過大型水庫大壩工程把巴西建設成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最後巴西欠下一屁股的債務,軍人政府也不得不下臺。阿斯旺大壩是一個轉折點,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所帶來的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問題使得西方的學者、政治家、經濟家進行反思,最終放棄了這種模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就採取過以大型水庫大壩工程帶動一個區域發展的模式,如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淮河流域治理工程都是採用這個模式,但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1992年中共中央、中國政府決定建設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又撿起這個被西方發達國家拋棄的發展模式,再用美麗的詞藻加以裝飾,提出所謂「建設一座大壩,帶動一方經濟,保護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的發展理念。中國故意混淆概念,把建設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作為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實在2004年在德國波恩舉行的可再生能源國際會議上,與會的非政府組織就達成一個共識:建設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來開發水電資源,不屬於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範疇,因為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三峽大壩工程上馬之後就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水電大開發既是西部大開發中的先鋒又是主力。「建設一座大壩,帶動一方經濟,保護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就成為水庫大壩上馬的最主要依據。儘管每上一個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都會遭到當地一些居民的反對,甚至是十分激勵的反抗,如瀑布溝工程引起的漢源暴動,儘管每建一個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都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化,無法修補,儘管每建一個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都製造一大批貧困移民,但是中國政府還是緊抱這個理念不放。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建設一座大壩,就會給幾家利益集團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李鵬曾說過:「水輪機一響黃金萬兩。」這黃金萬兩隻是對幾家利益集團而言。「金橋銀路鑽石壩」,就形象地說明修建大型或巨型水庫大壩工程給這一小部分人帶來的暴利。

二、走出國門中國水電資源豐富,但是也擋不住利益集團跑馬圈水似的掠奪式的開發。 目前,除西藏自治區之外的中國水電資源已經被幾大電力集團瓜分完畢,到2020年這些地區的水電資源將被全部開發殆盡。烏江流域是華電集團的勢力範圍,大渡河流域是國電集團的勢力範圍,瀾滄江流域是華能集團的勢力範圍,珠江流域上游是大唐集團的勢力範圍,黃河上游流域是中電投集團的勢力範圍,長江和金沙江是三峽集團的勢力範圍。現在幾大集團除了再拼搶西藏的水電資源外,就是走出國門,到世界去拼搶水電資源,美其名曰推廣中國的發展理念。中國幫助蘇丹獨裁政府建設麥洛維水庫大壩,說是用大壩換石油,實質是支持獨裁政權,引起全球愛好和平人民的憤恨,這是除中國之外眾所周知的事。中國準備幫助巴基斯坦建設水庫大壩也不是什麼秘密,只是進展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順利。目前中國走出國門的重點是在東南亞,在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其中以在緬甸的建設規模最大。

三、緬甸伊洛瓦底江上游水電開發建設計劃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河流,全長約2,170公里,中國古書中稱之為稱大金沙江和麗水。伊洛瓦底江有東西兩源,東源叫恩梅開江,發源於中國境內察隅縣內的伯舒拉山南麓,在中國稱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源於緬甸北部山區。

緬甸水電資源豐富,達1億千瓦,約為中國的五分之一。2006年中國開始和緬甸商討開發水電資源事宜,2009年中國和緬甸政府簽署了《關於合作開發緬甸水電資源的框架協議》,其中包括了伊洛瓦底江上游水電資源開發計劃。

按照中方規劃,將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建設7座水庫大壩,規劃發電裝機容量2000萬千瓦,佔緬甸水電資源的五分之一。由於7級開發的總發電裝機容量超過了三峽工程,因此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水電開發工程又被稱為是「海外的三峽工程」。密松大壩則是7個梯級中的最大一座,規劃發電裝機容量600萬千瓦,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負責建設。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簡稱中電投)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除經營電力外,還從事煤炭、鋁業、鐵路、港口等產業。中電投公司組建於2002年12月29日,註冊資本金人民幣120億元。

四、緬甸密松大壩工程緬甸密松大壩工程由三峽工程的設計者中國長江水利委員會設計。 緬甸密松大壩的工程目標為發電、航運、防洪和灌溉。發電裝機容量為600萬千瓦,年發電量294億千瓦時。大壩高158米。工程總投資為36億美元。工程移民1萬2千人到1萬5千人。密松電站大壩抗震設計標準按9度設防。密松電站大壩防洪標準按千年一遇設計,萬年一遇校核。2009年12月21日工程開始動工,總工期8年,計劃2017年首台機組將發電。根據中電投的資料,緬甸密松大壩工程採用BOT方式建設,即工程全部由中方投資,發電量的百分之九十輸往中國,百分之十無償提供給緬甸。工程運營50年之後將無償移交給緬甸政府。在密松大壩工程特許經營期內,緬甸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免費電量、股權分利等,獲取54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益,大於中電投集團的投資收益。項目移交後,緬甸政府不但可增加數百億美元的固定資產,並可再獲得上千億美元的運營收益。在項目建設高峰期,用工將超過4萬人,能顯著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五、2011年中國國慶節前,緬甸總統叫停密松大壩工程2011年9月30日,在中國國慶節的前一天,緬甸聯邦議會宣佈吳登盛總統在其任期內擱置密松電站工程。吳登盛說:「緬甸政府是民選政府,因此,我們必須注意人民的意願,我們有義務把重點放在解決人民的擔憂和顧慮。」吳登盛說,密松工程可能會「破壞密松的自然景觀,破壞當地人民的生計,破壞民間資本栽培的橡膠種植園和莊稼,氣候變化造成的大壩坍塌也會損害電站附近和下游的居民的生計」。

次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直反對密松工程的昂山素季女士在仰光說,大壩會影響緬甸第一大河伊洛瓦底江的水流,63個村的一萬二千名居民將被迫遷移。因此很高興政府決定叫停計劃,顯示政府願意聽取民眾的聲音,認真看待民眾的關注。

對於緬甸政府叫停密松大壩工程的決定,美國、歐盟都表示歡迎,歐盟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的發言人說,歐盟看到緬甸領導層開始按照為民執政的承諾而行動,感到很受鼓舞。

一直支持緬甸居民反對密松大壩建設的國際河流組織:「密松水電站的擱置是緬甸及全球公民社會組織取得的一個偉大勝利。這項決定說明,建壩企業不能再依賴專政政府來推動人民所反對的水壩項目,中國電力投資公司和其他建壩企業應重新考慮在伊洛瓦底河和薩爾溫江上的水壩修建計劃。」

六、密松大壩工程的利與弊

緬甸政府叫停密松大壩工程的決定,讓許多中國人震驚,特別是根據中電投提供的資料,密松大壩工程不花緬甸政府的一分錢,還在特許經營期內的50年中為緬甸政府提供54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益,是密松大壩工程總投資36億美元的15倍。項目移交後,緬甸政府可增加數百億美元的固定資產,並可再獲得上千億美元的運營收益。

為什麼緬甸政府看著這即將到手的上千億美元收益不動心,而要停止工程建設?為什麼工程移民看到新的二層樓房和十萬元生活補助不動心,而要反對工程建設?難道緬甸政府和人民不懂發展就是一切的硬道理?許多中國人不理解。為了幫助讀者的理解,下面將密松大壩工程和三峽工程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6.1 建設工程的必要性

密松大壩工程的發電量的百分之九十輸往中國,百分之十提供給緬甸,可見建造密松大壩並不是為了滿足本地區的電力需求。那麼為什麼要建密松大壩工程呢?對緬甸人來說是為了還債的需要。這債務從何而來?這債務是因建密松大壩工程而來。說是中電投投資,不花緬甸一分錢。其實是緬甸用密松大壩工程做抵押向中國銀行借貸款,銀行借貸款的條件之一是工程讓中電投來建設,然後用工程發電的收入來歸還中國銀行的貸款以及利息。真如中電投總經理和黨委書記陸啟洲所說,2011年初,中緬兩國的有關銀行簽署了關於密松大壩工程的人民幣貸款協議。為保證還款,緬甸政府已將其持有的密松水電站股權質押,並將其預期收益作為還貸的主要收入來源。這樣,密松大壩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就成為最大的問題。

密松大壩工程採用BOT的建設形式,中國媒體說是中電投投資,緬甸沒有出錢。這其實不準確。緬甸向中國銀行借債,然後用電力產出的收入來還債。緬甸為密松大壩工程付出的是當地的水電資源,是淹沒的土地和村莊,是消失的自然景觀和生態資源,而其真正獲利甚小。三峽大壩工程的建設也不是為了滿足本地區的電力需求,而是為了滿足區外的電力需求,建設工程的必要性並不充分。但是中國政府說三峽大壩工程的最主要的目標是防洪,而不是發電,用防洪效益來支撐工程的必要性。其實三峽大壩工程的防洪效益很小。所以建設三峽大壩工程的必要性也是不充分的。

6.2 防洪效益

根據中電投提供的資料,密松大壩工程的建設將有效控制和削減洪峰,提高下游地區的防洪標準,減少下游流域洪水氾濫對兩岸人民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密支那市的防洪能力將由5年一遇提升到20年一遇。

三峽工程的建設將提高長江下游地區的防洪標準,防洪能力將由40年一遇提升到100年一遇。

可見密松大壩工程的防洪效益並不亞於三峽工程。可是緬甸人看重的不是密松大壩工程的所謂防洪效益,他們看重的是被密松大壩工程所淹沒的土地,淹沒的橡膠種植園和莊稼,被破壞密松的自然景觀,被破壞的生計。密松大壩工程的防洪標準是按千年一遇設計,萬年一遇校核,與三峽工程完全一樣。也許是緬甸人讀過了中國網的一篇名為「三峽大壩牛皮吹破了嗎」的文章。這篇文章很短,只是把中國媒體在不同時間關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報導的四個標題放在一起:

2003年,「三峽大壩能防萬年一遇的洪水」;

2007年,「大壩能防千年一遇的洪水」;

2008年,「大壩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

2010年,「大壩蓄洪能力有限,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大壩上」。以上四種說法都來自於權威媒體。從「萬」到「千」到「百」到「有限」,三峽把「牛皮吹破了嗎」?反正緬甸人對密松大壩能否防萬年一遇的洪水並不感興趣。

6.3 發電效益

密松大壩工程發電裝機容量為600萬千瓦,年發電量294億千瓦時。三峽工程發電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0億千瓦時。三峽工程的發電裝機容量是密松大壩工程的3.03倍,發電量只是密松大壩工程的2.86倍。可見密松大壩工程的發電效益比三峽工程略高。緬甸人拒絕發電效益較好的密松大壩工程,而中國人卻以發電效益較差的三峽工程為榮,不知道誰的思維有問題。

6.4 投資效益

密松大壩工程的投資為36億元美元,三峽工程的投資為2000億元人民幣,以1美元等於6.5元人民幣計算,折合307.69億元美元,或者說密松大壩工程的投資為234億元人民幣。

密松大壩工程發電裝機容量為600萬千瓦,每千瓦發電裝機容量的投資為600元美元;三峽工程發電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每千瓦發電裝機容量的投資為1691元美元。三峽工程每千瓦發電裝機容量的投資為密松大壩工程2.82倍(這裡還忽略了兩個投資額的時間差別)。

密松大壩工程的年發電量294億千瓦時,每千瓦時發電量的投資為0.12元美元;三峽工程年發電量840億千瓦時,每千瓦時發電量的投資為0.37元美元,為密松大壩工程的3倍。

可見,密松大壩工程投資效益遠好於三峽工程。為什麼一個投資效益遠好於三峽工程的密松大壩工程卻遭到緬甸眾多非政府組織的反對?

6.5 移民

密松大壩工程的移民為1萬2千人至1萬5千人,三峽工程規劃的移民人數為113萬人,實際移民人數大大超出規劃人數,至今移民過程還未結束,還有三峽後續工作包括移民工作要做。三峽工程的移民是密松大壩工程的百倍以上,而發電量只是密松大壩工程的2.86倍。

根據中緬簽署的協議要求,「移民生活狀況不低於原有水準並有所提高」,這和三峽工程移民條例規定的「使移民的生產、生活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準」並無大區別。

據說密松大壩工程為壩區建設所涉及的410戶移民提供了兩層磚木結構的房屋,還發放了生活補助費10萬緬甸元的生活補助(約98000元人民幣)以及彩電、大米、化肥等生活資料。這是三峽工程移民可望而不可及的,三峽工程每人移民獲得的移民費在5千元到8千元人民幣,房子還需自己籌資建造。

儘管密松大壩工程的移民安置條件遠遠超過三峽工程,但是當地居民普遍反對這個工程,他們組織起來,上街遊行,發出聲音,向政府施壓,最後迫使政府停止這個工程。

6.6 工程的土地淹沒

密松大壩建成之後,將形成766平方公里的水庫;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形成了1100平方公里的水庫。雖然三峽工程的淹沒面積大於密松水庫,但是考慮到密松大壩工程的發電裝機只是三峽工程的三分之一,密松大壩工程的相對土地淹沒損失超過三峽工程。密松大壩工程的巨大土地淹沒損失,是緬甸人民反對大壩的一個主要理由。

6.7 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根據中電投總經理和黨委書記陸啟洲說法,關於密松大壩工程曾委託了中緬兩國100多名專家完成了流域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其結論是項目對環境的影響較小。但是根據緬甸反對大壩工程的非政府組織介紹,緬甸目前尚還沒有強制性必須遵守的工程對環境影響評估的法規。2009年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曾組織中國緬甸80位專家花了5個月時間出臺了一本厚達945頁的環評報告書,但並沒有將環評報告公佈。後來通過某些消息靈通人士才洩漏了出來。根據這份環評報告,密松大壩甚至都不該修建。「如果中緬兩國真的關心環境問題並站在可持續發展的立場上,那麼沒有必要建那麼大的壩」。科學家們的建議是,在江的上游建兩座小壩。報告還指出,大壩可能會對生物造成不利的影響,損害人體健康,破壞生物多樣性,以及可能對江水造成嚴重的污染等等。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評價,先後有兩個環評報告書,第一個環評報告書的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弊大於利,但是一些弊病是可以通過人為措施加以限制的,第一個環評報告的負責人是馬世駿和侯學煜教授。但是此時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的總報告已經將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定性為利大於弊。為此,三峽工程做了第二個環評報告書,結論為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第一個環評報告的負責人是方子雲教授。

6.8 工程的安全問題

據說密松大壩的抗震設計標準按9度設防,而三峽大壩的抗震設計標準按7度設防,密松大壩的抗震設計標準遠高於三峽大壩。

密松大壩位於地震高發地區。根據透露的環評報告書,現在密松大壩的選址距離緬甸的某處斷裂帶不到100公里。暗示一旦地震,可能會釀成嚴重後果。緬甸總統在停止密松大壩工程時說的「氣候變化造成的大壩坍塌也會損害電站附近和下游的居民的生計」,應該是和這有關。三峽大壩除壩址處地質條件較好外,周圍基本為斷裂帶所包圍,歷史上均發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在大壩上游17公里處是三條斷裂帶的K形交匯處。三峽工程共做過七次水庫誘發地震研究,六次研究結論是,三峽水庫可能誘發6.5級地震,一次研究結論是可能誘發6.0級地震。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指出,水庫庫區的滑坡岩崩處為408處。三峽水庫蓄水後,滑坡岩崩處數急劇增加,現在已經超過一萬處。由於滑坡岩崩風險的增加,有環境專家認為三峽庫區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建議全部搬遷。

密松大壩處於國內民族矛盾衝突區,很有可能成為反政府軍事力量定點威脅的目標。三峽大壩則使中國在未來軍事對立中永遠處於「後手」被動的狀態。中電投總經理和黨委書記陸啟洲說法,據他所知,在100多年的水電建設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由於大壩建設引發的洪水和破壞性地震的案例。其實中國新豐江水庫誘發的地震就是破壞性的地震。也有科學家認為,紫坪鋪水庫誘發了2008年汶川地震。1975年板橋大壩等60餘座大壩潰壩,造成24萬人死亡。1993年青海省溝後大壩潰壩。溝後大壩為砂礫石面板壩,其壩型與密松大壩一致。中國是世界上發生大壩潰垮最多的國家,平均每年潰壩七十多座;中國也是潰壩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板橋大壩等60餘座大壩潰壩所造成的人為洪水災害,是近百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洪水災害。

6.9 大壩的使用年限

密松大壩工程採用BOT方式建設,工程運營50年之後將無償移交給緬甸政府。根據中電投的演算法,50年後項目移交後,密松大壩工程值數百億美元(不知如何計算出來的),並且還有很長的使用年限,可再獲得上千億美元的運營收益(也不知如何計算出來的)。國際上一般認為水庫大壩大壩工程的使用年限為50年,水輪發電機組的使用年限不超過50年。50年後的使用年限和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再投入的結果。因此,密松大壩工程在運營50年之後的價值,取決於中電投是否在運營40年後是否再投資,比如更新全部的發電機組,對大壩進行全面維修,更新大壩中的所有鋼結構等等。如果中電投不再投入,大壩工程到50年後就分文不值了。所以緬甸人並不看好中電投所說的50年之後的數百億美元固定資產和上千億美元的運營收益。

據說三峽大壩可以使用千年以上,「功在千秋」。三峽大壩下游是葛洲壩大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建,八十年代全部建成。2011年葛洲壩大壩更換了全部的水輪發電機組,此次投資超過當年葛洲壩大壩工程的全部投資額。這些水輪發電機組的最長使用年限40年,最短的只有20多年。所以三峽大壩,「功在千秋」,只是騙人的鬼話。因此,緬甸人並不看好50年之後的數百億美元固定資產和上千億美元的運營收益是有道理的。

七、中國發展理念的實質「建設一座大壩,餵肥一家經濟,破壞一片環境,禍害一方百姓」對於中電投這一個公司來說,密松大壩工程的經濟效益是十分高的。密松大壩工程年發電量為294億千瓦時,90%輸回中國,按中國上網電費每千瓦時0.35元人民幣計算,年發電收入為92.61億人民幣,折合每年14.25億美元,為36億美元投資的40%。即使考慮這是8年後的收入,考慮折現因素,折現後的每年收入可超過7.2億美元,投資回報也超過20%。

從密松大壩工程的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中國發展理念「建設一座大壩,帶動一方經濟,保護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實際是「建設一座大壩,餵肥一家經濟,破壞一片環境,禍害一方百姓」。因此,密松大壩工程不能帶動區域發展,也不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工程。由於緬甸民眾對於密松大壩工程的關心,由於對密松大壩工程持反對意見的非政府組織將密松大壩工程的弊病公佈於眾,由於緬甸民選政府聽取了人民的聲音,擱置了密松大壩工程的建設。這對緬甸民眾是一件好事,對中國民眾也是一件好事。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