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歐美嚴防中共向世界傾銷「新三樣」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4月05日訊】中國產能過剩,中共加強所謂的新三樣向國際市場傾銷,扭曲了全球價格,引起歐美國家注意。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此次訪華,預計就此向中方施壓,強調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後果。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中國的太陽能板產量已經超過全球市場規模。 2023年,中國汽車的資本支出增加了18%。由於中國國內消費沒有成長,所有這些過剩產品都以低價出口。

中國經濟被房地產過剩和地方巨額債務拖累陷入困頓之際,中共用廉價電動車、太陽能光板和鋰離子電池,也就是所謂的新三樣向國際市場傾銷。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孫國祥:「它所謂的新三樣,特別就是像是原來的太陽能電板,或者是我們看到的電池,或者是新能源汽車,這些都是未來國際社會或者未來國際市場產業非常競爭的地方,它就把它拉高到最高的地位了。這個最高地位,當然就是它能夠支撐中國現在迷迷不振的經濟成長,所以它必須要靠這些新的產業。」

4月3日,歐盟宣布,將對中國太陽能涉嫌取得不正當補貼破壞市場競爭展開調查。學者表示,當中共當局高度補貼低價傾銷這些綠能產業時,其實已經打擊到歐盟跟其它國家的綠能相關產業。

孫國祥:「中國大陸很多產業得到政府的補貼,因此它搶占先機。不過,就像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跟歐洲國家所面臨到的問題,搶占先機是OK的,但是不能夠進行不公平的貿易,如果是一種不公平的貿易,其實就是會影響到未來所有的產業,如果中國大陸都是用這種比較所謂的國家的補貼政策來扶持像國企或者民企,然後就是用更大的產能向外輸出的話。我們必須說,像是世界貿易組織必須要重新去建構或重新整建,來應對這些未來會層出不窮的問題。」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3月27日在佐治亞州發表演講,指責中共試圖通過「大規模補貼」主導全球綠色能源行業,扭曲了全球價格,並強調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後果。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中國大陸在舉全國之力,在做某些產業的時候,就會對全球的市場造成價格的破壞,包含了面板、風測到所謂的太陽能面板。所以,其實根據過去的歷史,那各國現在是及早因應,否則各國的關鍵產業,可能都會受到中國大陸的補接後的國家企業,或者是與國家有密切關係的企業的擊垮,所以這個是可以預期的到,也是各國現在這一兩年特別強調的經濟安全趨勢。」

根據中共喉舌新華社報導,中共黨魁與美國總統拜登2日晚間通電話,聲稱美國透過壓制中國的貿易和技術發展來「製造風險」,中方不會坐視不管。

孫國祥:「中共習近平對外,他也沒有辦法展現出一種示弱的情況,因為他自己提出來所謂的類似東升西降的這種趨勢,或者是類似的不管是四個自信也好,五個自信也好,都暗示的是中國似乎不需要去求於美國。所以在這種情況底下,習近平會講這些話並不令人意外。換言之,這種用放話的方式,他可能真正的重點,是講給自己國內的民眾聽的,而不是真正在談判的時候會從一而終。」

王國臣認為,美中關係緊張,而中共當局也無計可施。

王國臣:「如果他有可出的牌,那就不用講這些廢話。所以總的來講,中國大陸在過去二十幾年的國際合作或是國際經貿裡面,它沒有去專注在基礎的科學研究上面,而是在美國的基礎上去強化整個應用,尤其是數位經濟這一方面。可是現在美國從根本去抽掉它的應用層面的技術,包含也就是所謂的半導體,那麼整個中國大陸的技術就空掉了。」

4月3日,耶倫啟程第二次訪問中國, 預計就此向中方施壓,強調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後果。耶倫在廣州停留兩天,將與經濟專家舉行圓桌會談,討論中國經濟的挑戰和機遇。

王國臣:「從美中貿易戰開始開打,2018年開打,可以看到中國大陸經濟急劇的下降,所以這已經超出美國的預期,它沒有想過中國這麼不耐打。所以你可以看到耶倫現在的說法,或者美國現在的說法,是要防範中國大陸的經濟風險外溢。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大陸這麼快的就垮了,它現在是世界第二大,那一定會造成全球的金融海嘯。所以某種程度,美國是希望能夠撐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當然不代表說就會放寬科技管制,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讓它慢慢的實力衰退,然後對全球的影響慢慢的下降。」

耶倫去年的中國之行並沒有取得突破,而美國前總統川普(特朗普 Donald Trump)已經表示,如果當選,他將對中國徵收可能高於60%的關稅。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