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根植傳統文化 淺說三民主義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11月10日訊】本週三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誕辰。提起孫中山,就不能不想到他所倡導的三民主義。那麼三民主義到底是種甚麼樣的理念,又從何而來?一起來了解一下。

孫中山是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創始人。三民主義是他提出的政治綱領,包含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方面,也是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論和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的內容,基本原理來自中國儒家文化中的仁和禮,以及西方政治學中的自然權利和社會契約等。

民族主義初期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後來提倡國內各族團結一致,在平等的基礎上統稱中華民族,並恢復傳統道德、民族精神與地位。

民權主義主張實行一般平民共有國家主權的民主政治,強調「忠民」之美德為民國強盛之基礎,核心概念是人民直接行使選舉、罷免、創製、複決4項民權以支配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5項治權以管理國家。

民生主義的定義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和民眾的生命,政策包括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以及振興交通、礦業和工業等實業,最終達成「大同」的理想。

三民主義的基礎是「天下為公」,出自《禮運大同篇》。而儒家所描述的「大同」,是以道德倫禮為基礎的富裕的理想社會。孫中山1924年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中,以三民主義為綱的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