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延文:天價宣傳片能否揭開「文化洗錢」黑幕?

Facebook

【新唐人2012年8月4日訊】 最近一週,媒體和公眾憤怒聚焦在鐵道部天價宣傳片《中國鐵路》上。這部2010年第七屆世界高鐵大會開幕式的形象宣傳片,片長僅僅5分鐘,投資總額竟高達1850萬。有業界人士詳細計算:拍攝5分鐘這樣的電視片,成本只需十幾萬元,最高不超過55萬。近日,又曝出該作品涉嫌抄襲,大量素材來自剪切和複製。一部低劣抄襲之作,如此巨額投資去向,自然引起社會憤怒追問。除導演張藝謀已承認收取的稅後酬勞250萬之外,涉案女貪官家中的千萬現金和9個房產證,更證明這部天價片的貪腐利潤,確實是令人震驚的「天價」。當然,天價片案情目前還只是拉開了序幕,因為涉案女官陳宜涵作為鐵道部文聯副秘書長,一個副職官員不可能獨自調動1850萬巨款。相信鐵道部會履行反腐承諾,涉案官員大魚小蝦還會陸續出水。

有人把天價片的貪腐獲利,與天價政府採購和項目招標回扣相提並論,其實二者仍有不同——天價宣傳片在狂貪暴斂的同時,還打著「文化宣傳」、「政府形象」的金字招牌,以非商業化為終極目標。因此,「天價片」事件,是一種與工程回扣等物質型腐敗迥然不同的文化腐敗。這種圍繞官方投資文化產品、把大腕導演作為高價噱頭,官商糾結瘋狂洗錢的黑色產業鏈,可稱為「文化洗錢」。

為什麼天價片引致板磚橫飛?這是因為,近年來中國式大片的燒錢之舉,早已引起業界和觀眾的廣泛質疑。短短幾年間,一部2小時電影的投資總額從幾百萬元,轉瞬上升到千萬元,再上升到幾千萬元、直至突破億元大關,最近兩年更動輒幾億。如此發展下去,十億百億大片的誕生也為期不遠。可見,所謂的中國式大片,不是境界高主題大,而是驚世駭俗的投資巨大。其投資激增速率,遠遠超過GDP和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奇怪的是,這些大片背後的投資方為何如此「人傻錢厚」?其中有多少官方權力操辦的影子?曾有一位影視導演講述過這樣的故事,這位導演應某省要求拍攝獻禮主旋律電視劇。為給窮困省份節省投資,他報出每集50萬成本低價,不料卻遭否定;幾個月後經高人指點,劇組把成本提高到每集150萬元,立刻得到拍板通過。公款投資的反常大手筆,使這位良知未泯的影視人也只能發出一聲嘆息。無論業內人士還是觀眾讀者,對這些大投資早已普遍質疑甚至心知肚明,但在權力覆蓋下,這些疑問始終處於潛水狀態。

這一案件提醒社會:某些打著金字招牌的文化作品,早已形成官僚、奸商、大腕一條龍的黑色產業鏈。在集體分肥、上下貫通的江湖法則下,文化貪腐不僅暢行無阻錢途無量,而且還能衣著光鮮地粉墨登場,甚至理直氣壯地高調宣傳,捧杯獲獎。不難設想,對一些打著權力印記、由官方操辦的文化產品,若順藤摸瓜,還能曝光出多少天價片式的貪腐大案?能抓出多少雙文化貪官油光照人的肥碩黑手?

筆者認為,「文化洗錢」之所以如此猖獗,因其有如下幾個優勢:

首先,文化洗錢的貪腐方式最方便快捷。國家巨額投資通過官方下屬的影視中心等,轉賬到一家或幾家民營影視文化公司,成立劇組賬號。這些劇組賬號大多是臨時賬號,拍攝完成賬號終止,流程中的假賬爛帳從此潛伏水底,一筆勾銷。

其次,文化洗錢利潤最高,甚至是讓人咂舌的「天價」。一般而言,項目工程回扣60%已到極限,畢竟還要把工程蓋起來。而天價片等文化產品,打出千萬、億萬高額投資,實際成本卻只有十幾萬或幾十萬,再加上文化圈慣用的抄襲剪切拼湊等手段,省錢妙法層出不窮。在洗錢領域,可以說是洗得最「爽」、獲利最快的黃金項目,這大概是「文化洗錢」近年倍受青睞的緣因。

第三,文化驗收最缺乏標準,為洗錢構成無限的拓展空間。與以往反腐關注的工程項目、金融行業相比,文化洗錢最安全——橋樑會坍塌、潰壩會死人、大樓會著火、金融股市有風險,都更易於暴露;而唯獨文化危害在於精神層面,最隱性也最漫長;而文化產品的驗收標準又最軟性。如果觀眾讀者或業內人士質疑其水準,則「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相輕」等種種辯術立即成了封口的法寶。於是乎,抄襲剽竊之作、涉黃文學作品,只要被官方扶持或出於官員之手,就能頻繁斬獲國家大獎;充斥色情描寫的長篇小說,甚至堂而皇之地走出國門。至於這部天價宣傳片,如果鐵道部還是「劉志軍時代」,一定會成為文化傳銷的政績工程。這種以丑為美、缺乏規範的文化管理,締造了「文化洗錢」的欺行霸市,構成「官商大腕兒」三位一體的無厘頭狂歡。

第四,文化洗錢風險係數最小。當受到群眾廣泛質疑時,鐵道部有回應、紅十字會有反省、教育部有新規,而唯獨文化醜聞和文化黑幕,上級監管部門卻從不現身,更不見醜聞之後的追查、問責和監督管理。不僅如此,「文化洗錢」的官場主力軍或掌控媒體大權,或與媒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任意刪帖封口、堵截信息,無論網絡監督還是媒體監督都極端艱難,即使有個別「二百五」記者曝光真相,也難免被解聘停職,甚至取消從業資格。於是,「文化洗錢」處於上無監管、下無監督,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三不管狀態。如果不是審計署、鐵道部聯合出手,女貪官陳宜涵即使再拍十部天價片,手握90張房產證,也會閒庭信步般毫無風險。放眼今日,獻禮片扎堆、文學獎氾濫、慶典式獻唱和詩歌朗誦會你方唱罷我登場,文學刊物專題、專號、專刊,更如過江之鯽……一窩蜂獻禮趕場的文革口號式低劣作品,不僅大大降低了中國文化水準,敗壞了讀者觀眾的胃口,更花掉了數以億計的國家財富和納稅人血汗。

鐵道部天價宣傳片的曝光,令我們看到,近年來的中央國家機關經費審核和政務公開,終於以千萬巨貪落馬、黑幕曝光為轉折點,向社會發出了真實有力的反腐信號;而鐵道部的反腐決心,更讓世人相信劉志軍時代已經徹底結束。

接下來,人們更關注的是:能否在社會監督下啟動審核機制,對近年來官方投資、官方介入的文化產品進行一次全面審查清理?讓這些影視大片、官辦文學亮發票曬賬單,由全國納稅人監督?也許,這才是紓解民意,將「天價宣傳片」事件的負能量轉化成正能量的唯一方式。

文章來源:《網易》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