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客家圍龍屋隱藏的文化精神

Facebook

【新唐人2011年8月17日訊】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有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中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

圍龍屋的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圍龍屋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後半部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禾坪」與池塘的連接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牆,矮的叫「牆埂」,高的叫「照牆」。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凈化池。

後半部的房舍建築,正中為方形主體建築。有「三棟二橫」,一圍層;有「三棟四橫」,二圍層。最小的圍龍屋的建築面積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則上萬平方米。有的大圍龍屋居住著上百戶人家,幾百口人。普遍為「三棟二橫」一圍屋居多。三棟二橫圍龍屋,有上、中、下三廳,各廳之間均有一口天井,並用木製屏風隔開,屏風按需要可開可閉。廳堂左右有南北廳、上下廊廁、花廳、廂房、書齋、客廳,居室等,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結構前低后高,這樣就有利於採光、通風、排水、排污。

正屋——橫屋外層便是半月形的圍屋層,有的是一圍層,有的二圍層,圍龍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圍屋間,拱衛著正屋,形成一道防禦屏障,圍屋間窗戶一般不大,是自然的瞭望孔、射擊孔,便於用弓箭、土槍、土炮等武囂抗擊來攻之敵。圍龍屋的設計建築其實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有極大關係。客家人是唐宋以來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為了團結禦侮求生存,他們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圍龍屋,以抵禦盜匪和當地人的侵擾。圍龍屋還建有堅固的多層「角樓」,既可用來儲備糧食、草料,又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之敵。如遇盜匪前來擾劫,只要把大門、半門一關,村民們便攜武器進入圍龍屋和角樓,進行抗擊。

客家民居有方形、圓形,最典型的是圍龍屋。不管是圍龍屋還是方、圓形樓的平面布局,大部分採取中軸對稱。客家圍龍屋中這種嚴格的對稱和諧關係的追求所展現出的嚴肅、井井有條,是人本主義的理性色彩在圍龍屋空間構成中的展現,是為人的生活而設的理想空間。這種空間序列的完整性、布局位序的規整性、主要構件尺寸的統一性、內院彈性空間的公共性,不僅從生理上和心理上滿足了住戶的需要,又能喚起客人和睦親近的心理。

客家圍龍屋空間分佈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將以家族為中心的祖堂作為中心點,使人一進入屋內就看到它顯著的位置,成為視覺的焦點。大門正對祖堂,作為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的過渡性節點,對空間內外的統一性作出了極好的詮釋與回答,又承襲了建築外觀的整體氣質,在活躍了空間的同時也兼顧了人們的視覺。這裏是祭祀活動的聖地,又是宅內喜慶宴客的場所。

在祖公堂上,建有陳設祖公牌位的神龕,有的寫「某某堂」,有的寫「天地君親師」等牌匾,象徵天地祖先神靈之所在,對其焚香禮拜和祭祀。祭拜活動具有很現實的、理性的「入世」意義,如保佑發財,祈求貴子等等,並不像西方宗教那樣追求「出世「、反理性的觀點。這種祖公至高無上的「敬祖睦宗」觀念,強烈地渲染出祭祀環境的永恆。這種使祖堂處在核心位置,主次分明的空間布局,一方面是客家人崇敬祖宗的突出表現,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封建道德思想禮儀,也可見客家民系不僅在心理結構中想象力豐富,而且思維方式上概括力也是很強的。

客家圍龍屋側重於中軸的對稱,以理性色彩為主導地位,但並不是說其沒有對感性色彩的超越。恰恰相反,它講究室內外空間的滲透與交融,追求人工與天然的統一,強調將建築融入環境,與之相互襯托,追求理與情的統一。

如門前長方形的禾坪,禾坪前半月形的池塘,後面的花壇,這樣,由建築、山水、花木寄情托性組合成頗具詩情畫意的畫面,體現著一種有情的感性色彩。門口的紅色對聯和窗戶上的各色窗花,則又是一曲和諧的交響樂,既有激情澎湃的旋律,又有委婉舒緩的樂章,將理性與感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創作思維不僅呈現出極為多樣化、多層次的獨特審美形式的融合,又成功地完成了它的建築任務。

透析客家圍龍屋的空間構成,可以發現那些有序的節奏重複感、完整性和主次關係,強烈地表達了人本主義的理性色彩。它作為一種傳統,一個坐標系,記載著那一時代客家人的生活觀念與生活方式,記載著那一時代客家人的交往情景和交往方式,也記載著其傳統的禮制和倫理觀念。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禮貌文明、知書達理的傳統美德。一般來說,一座圍龍屋聚居著一個近親家庭,相互之間和睦共處,尊老愛幼、相敬如賓。逢年過節,男女老少齊集正屋上廳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門前的禾坪上舞龍舞獅,敲鑼打鼓,盡情歡樂,呈現出一派喜悅、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圍龍屋的風格是原始住宅風格的承傳。據考古資料表明,處於黃河流域的原始社會中後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他們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幾十座樣式為方形和圓形的土夯房屋組成。這說明客家人的居住觀念中潛意識地蘊含了其對祖先某些住宅經驗的復甦和借鑒。

第三、圍龍屋的建築特色也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集中體現在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學道理。如遇上不盡人意的地形則通過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築半門調整座向,以達到陰陽平衡和適應環境。這種陰陽思想,後來又夾雜了不少講究「風水屋場」的巫術文化,如俗諺:「風水人間不可無,全憑陰陽兩相扶」等。

第四、體現了傳統的宗族觀念。客家民居建築規模宏大,一方面,呈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習性。因為,客家不論是在長途跋涉的遊離中,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戶所難於克服的困難,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內住戶按輩份高低及尊卑來分配房間,其建築中心位置都安排放祖宗牌位,供後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這種傳統家族倫理思想。

文章來源:《閩南話頻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