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二十四節氣:立秋(視頻)

Facebook

【新唐人2009年8月22日訊】立秋表示夏季的結束,秋季的開始。立秋時視太陽位置到達黃經135度,時值西曆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氣溫逐漸下降,降水逐漸減少,空氣濕度逐漸減小。

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但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

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欲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

* 2009年立秋:農曆 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七 己醜 牛;西曆 2009年8月7日2日早上9點1分至2009年8月22日深夜23點38分

* 起居: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 飲食;《素問·臟氣法時論》說: “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從五行生旺推算,可知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都處於衰弱階段。所以要註意加強對這些器官的保養。

* 宜食食材: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銀耳、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宜立秋進補食材: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山藥、扁豆

* 運動:進入秋季,此時不冷又不熱,氣候宜人,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其中又以早晨為最佳。

二十四節氣:立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