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PEC 3种颜色曝中共真面目

【新唐人2014年11月09日讯】新闻周刊(448)北京APEC会议正在召开,引发媒体普遍关注的,除了会议本身,更多的是中共为了撑脸面,劳民伤财、不顾民生、打压异见而引起的民怨与抗议之声。到目前为止,有三个方面最为突出,我们用三个颜色来对其描述。一起来看一看。

一.APEC蓝——为面子不顾民生

这次北京APEC,中共当局在北京强制机关、学校放假、实行交通管制、奶站停止送奶、小商小贩停业、快递、婚姻登记暂停,北京和天津推迟供暖,措施比08年奥运会更为严厉苛刻,根本不考虑居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甚至峰会期间,北京一些殡仪馆禁止举行烧死者衣服的丧葬仪式,连死人也不得安宁。

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在APEC期间,让与会者能见到蓝天,就是这几天流行网络的“APEC蓝”。

北京维权人士野靖环:“……中国这个雾霾的天气,全世界都知道,你何必要在这一两天隐瞒呢?”

中共处心积虑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在国际社会当中装脸面。

“洞察网”主编光远:“……我们希望永远这么管下去,还北京的蓝天白云,你不能只管15天啊,你就是给外国人看的。”

对比10月19号北京马拉松赛,选手带着面具跑步,当局却毫无措施。网民感叹:百姓的健康没有政府的面子重要。

这面子的代价还不仅与此。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数据报导,为建造“风景宜人”的APEC主会场,中共当局花费了70亿元人民币,改造雁栖湖周边地区。另一家追踪中国建筑行业的网站统计,总投资额实际为360亿元人民币。

《华盛顿邮报》文章认为,对中共而言,在事关其脸面的问题上,没有高的不能付出的代价。

二.APEC绿——对外装面子对内打棍子

据《美国之音》报导,在北京APEC新闻中心区域,网络终端不受防火墙限制,可以自由访问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谷歌等海外流行的社交网站和媒体。网路乍现一抹绿色。

但这绿色只有特定范围内的洋人可以享受,大陆网民却依然无法登陆脸书和推特。讲述法轮功真相的《明慧网》,更是长期遭到封锁。

实际上,每逢重大国际会议或赛事,中共当局都会在有限范围内暂时放松网络管制,目的是对外装面子,避免尴尬。

对这种一贯的愚民政策,大陆民众非常清楚。

大陆权利运动负责人张建平:“(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也有一段时间是放松的、开的,……APEC会议结束之后,马上就该禁的还会恢复到原来。”

这次还没等到会议结束,11月6号,中共管控部门就要求新浪、腾讯等29家门户网站,签署所谓《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对网民在新闻后面的跟贴评论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不让民众发声。

大陆网友秀才江湖:“现在的跟贴就是一打开新闻评论几乎都是批评政府的声音,这是真实的民意表达,它承受不住,它要改变这个现状。想出这招。”

从新闻网站、博客,到微博、微信,再到新闻跟帖评论,中共对内的网络信息封锁越来越严格,民众连最后一点自由空间都没有了。

据报导,香港雨伞运动期间,中共当局在香港以外,逮捕了数十名在网络发布信息的抗议者。

对外装面子对内打棍子,看来中共很清楚国际社会不喜欢它那一套专制的做法,但就是死要面子,不想改过。

三.APEC黄——假面子更显真本质

就在中共以剥夺民权、扰乱民生为代价,制造出的短暂蓝、绿之外,还有一片金黄分外夺目。

不同的是,这片金黄不是中共有目的的赐予,而是对中共暴政的和平抗争。双方鲜明的对比,更凸显中共的虚假与邪恶。

这是温哥华法轮功学员举行集会,呼吁加拿大总理哈珀参加北京APEC峰会期间,向中共提出人权问题。

法轮功学员Alice Zhang:“中共对法轮功的迫害到现在为止一直还在持续着,我母亲还关押在看守所里面已经8个月了。”

在渥太华,法轮功学员坚持不懈的和平请愿感动了国会山的政要,特别是中共有系统、有组织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的暴行,让议员们感到震惊。

绿党党魁、国会议员 Elizabeth May:“这是基本道德问题,……不能让贸易利益超越人的生命和人权。 ”

绿党副党领Bruce Hyer:“中共的行径让我们震惊,中共是充满恐惧的政权。他们害怕法轮功的真善忍价值。”

保守党国会议员 Garry Breitkreuz:“中国发生的惨剧超乎我的想像,我非常的关注此事以及法轮功学员在国会山的请愿。”

和平抗议中共打压的不仅是法轮功群体。在香港,争取真普选的学联代表星期五向前特首董建华发出公开信,希望他代为安排与北京中央官员会面,让当局正视港人的诉求。

香港学联秘书长周永康:“香港特区政府,每每疏于维护香港自治,中央一些驻港机构(如中联办),亦未能全面掌握香港民情,屡屡误判香港情况。本地工商集团亦私心尽显,欺上瞒下,只想延续他们从殖民时代就享有的阶级政治特权。”

香港“雨伞运动”持续40多天,黄色雨伞下面,跳动着一颗颗向往普世价值的中国心。

APEC会议还没有结束,随后几天,也许还有更多令人瞠目或感动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引人思考的真相。

撰稿/易闻
剪辑/张琳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