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近7成受访者是“官迷” 最迷“灰色收入”

【新唐人2012年10月24日讯】(新唐人记者刘璇综合报导)各种被曝光的官员特权、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形形色色的官本位现象以及相关的社会事件屡屡成为新闻热点,并被公众高度关注。究竟多少人是“官迷”?官本位有多严重?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有7成受访者“认同有钱的不如有权的”。

据《人民论坛》杂志报导,在东部(广东、浙江)、中部(河南、湖南)、西部(陕西、四川)地区随机发放了书面问卷共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3份,其中东部地区941份、中部地区997份、西部地区885份。结果显示,无论是东部、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超过五成的受调查者把“公务员”当成了择业首选,这说明官本位意识在中国各地都普遍存在。

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65.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68.5%的受调查者择业时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

此外,对于“官迷”最迷什么?调查结果显示,排在最前面的是“灰色收入多,正所谓‘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占比73.7%;其次是“权力效用大,能帮助解决家庭亲友的各种麻烦”,占比60.7%。调查中受访者的话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官迷”们想当官的原因。黑龙江一位受访者对记者说:“官瘾的大小由其背后的利益大小所决定,没有好待遇,想当官的就很少。” 其他吸引人们当官的因素依次为:“社会地位高”(占比54.2%)、“待遇福利优”(占比48.6%)、“工作稳定轻松”(占比35.2%)。

另外,根据调查,以下是“官瘾症”六大症状排名:

1、认同“有钱的”不如“有权的”占72.3%

症状解析:“当官就是吃皇粮,无后顾之忧,既不用担心下岗,又不用担心单位倒闭,工资往上加,捧着铁饭碗,混混一辈子”,因而“人人想当官、个个想出头”。

虽然商人中也不乏财富显赫者,但是有起早贪黑、摸爬滚打的艰难创业;有波诡云谲、暗潮汹涌的激烈商战;更有时不时地为“当官的”明里暗里勒索贿赂的各种无奈。难怪很多人有意无意瞧不起商人。

2、评价人看官阶等级 占66.1%

在大陆,以官阶大小来评判一个人的“官瘾症”,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一个人“盖棺定论”时以级别论之。在死者的墓志铭上,刻上他(她)曾经做过的官职,以此当作这个人一生最大的荣耀和成就。而在美国,即便是总统杰斐逊的墓志铭上也只写有三行字:“弗吉尼亚法案的制订者、《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

3、做官的亲友同事以职位称呼 占53.8%

如果在大街上碰见布希总统,你不喊他“布希先生”而喊“布希总统”,那他肯定不但感受不到尊敬反而会感觉受到了揶揄。但在中国大陆,两个同班同学毕业后,如果其中的一个突然当了官,就算之前以姓名相称惯了,另一位也得马上改口称他为“某某官”,否则对方非但会觉得不受尊重,更有可能给你小鞋穿。

4、周围人做了官自己也想做官 占40.1%

恨官、想官、爱官。这里的权力诱惑太大。免费的车、免费的房、呼风唤雨的权、不劳而获的钱……

5、认可“做官才有出息、从政才有本事”,占33.5%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就是:“好好上学、考大学、当官、发财。”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毕业生选择了“下海”创业或者较有活力的私营企业等。但是,今天的大学生择业时,传统的热门职业已不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就业的第一选择大多是政府机构,因为那里除了有稳定的收入、最好的福利和最小的风险外,还有机会当官。

6、对故乡的主要领导如数家珍 占21.6%

当一个人被问及自己是哪里人时,得到的回答除了地理位置、特产名胜,最具特色的往往就是“现任某某领导是我的同乡”。即便追溯历史,也鲜有列举文学家、艺术家之类的,相反,不是举出曾经出了哪位皇帝,就是诞生了哪位宰相。

有网友说,一个事实只要是当官的,即使是屁大的芝麻官,过年回家都是风光无限,众人景仰只要是体制外的,纵使你在风光,在旁人眼里你仍然是没有什么地位,如果落魄就更遭人白眼了。

有专家表示,中国官本位思想之所以依然存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制度包袱沉重。

也有专家指出,实行“官位”开放,进行公开选拔、公开竞选,使“民”可以考官、罢官,从体制层面真正把“官帽”、“官运”交给人民群众,就必然会从民畏官变为官畏民,从“官本位”变为“官本分”。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