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品質太差 連朝鮮人都不敢買

【新唐人2017年05月09日訊】中國大陸出的假食品和造假食品氾濫日益嚴重、觸目驚心。一名東南亞貿易商指出:「朝鮮人越來越不喜歡中國製品,因為他們認為質量太差」,且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非常嚴重,尤其是毒奶粉及毒米事件更讓人不敢領教。

針對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頻頻進行核試驗及導彈試射的挑釁行為,除了聯合國際社會嚴厲制裁外,川普政府和北京也都在考慮對朝鮮增加額外制裁的可能性,比如石油禁運等,以回應朝鮮的持續挑釁。

自由時報8日報導稱,朝鮮因應美、中兩國的聯合經濟制裁,已展開軍事、經濟並重的雙重策略,除了提高國產商品產值外,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也正在尋找進口需求的替代方案。

《路透》報導稱,朝鮮商店及超市內,已能見得越來越多國產商品,從胡蘿蔔口味的牙膏、黑炭面膜到機車和太陽能板通通都有,逐漸取代中國進口。

一名東南亞貿易商指出:「朝鮮人越來越不喜歡中國製品,因為他們認為質量太差」,且中國食安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毒奶粉及毒米事件更讓人不敢領教。

中國造假產品毒食品氾濫

眾所周知,中國大陸的假食品和造假食品氾濫日益嚴重、觸目驚心。

大陸已曝光的假食品有假大米、假麵粉、假食用油、假豬油、假鹽、假肉、假麵條、假饅頭、假油條、假雞鴨蛋、假豆腐、假鴨血、假調料、假醬油、假醋、假酒、假白糖、假蜂蜜、假牛奶、假奶粉、假飲料、假蔬菜、假水果、假草莓、假茶葉、假水產、假海鮮假木耳、假銀耳……

假荳芽、假皮蛋(松花蛋)、假滷菜、假燒烤、假火鍋、假火腿、假雞翅雞腿鳳爪、假狗肉、假香腸、假肉鬆、假速食麵、假方便食品、假麥片、假快餐盒飯、假涼皮、假米粉米線、假臭豆腐、假粉絲、假腐竹、假竹筍、假海帶、假蜜餞話梅、假糖果、假瓜子、假板栗、假果凍、假罐頭、假牛肉乾、假薯條薯片蝦條、假純水、假酸菜泡菜、假搾菜、假辣椒醬辣椒麵……

人們一日三餐都要吃的食品裡,也含有各種各樣的激素、色素、防腐劑、吊白塊、甲醛、蘇丹紅、瘦肉精、漂白劑、增白劑、保鮮劑、催熟劑、甜蜜素、香精、雙氧水、福爾馬林、工業鹽、明礬、滑石粉、石蠟、硼砂、尿素、氨水甚至敵敵畏、劇毒假農藥1605和3911……。

這些名目繁多的化學添加劑和農藥殘留直接對人體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危害,嚴重地威脅着人們的健康。

據權威機構的資料顯示,大陸每年因食物殘留農藥和化學添加劑中假的人數超過10萬人;有近40%的癌症是由飲食引起的;各種腸道、胃、肝臟、腎臟、心臟、腦血管、血功能障礙、神經系統病、痴呆症、帕金森病、傳染病、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低下等等疾病更是與假食品有着直接的聯繫。

假食品造成的男人雌性化、性功能障礙,女人生理紊亂、乳腺疾病劇增、不孕不育劇增、生育能力低下、孩子早熟、嬰兒畸形等等現象更是越來越嚴峻的社會問題。

媒體曾報導,一個剛剛4歲的女孩子就來了月經;而一些10多歲的男孩子則有了黑黑的鬍鬚,這些已經不是新聞,而鐘南山院士斷言幾年以後男人將不再具有生育能力,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多年以來,假食品惹禍害人的新聞不斷,甚至每天都有發生。假酒毒死人、假奶粉毒死嬰兒、導致多少畸形大頭嬰兒……這些激素惹的禍已經殃及到下一代,假食品從大人毒到孩子,甚至那些還在腹中的胎兒也難逃厄運。

中國製造的假貨遍佈全球

而中國製造的假貨更是遍佈全球,因造假售假問題,長期備受國際指責。

一項最新報告指,全球假冒產品和盜版活動預計在今後10年期間還將增加,而中國是假貨生產的中心,假貨從服裝到電子產品,再到危險的假藥和化妝品、食品無所不有。

3月20日,歐盟委員會報告顯示,歐洲快速警報系統記錄,來自中國的危險、造假產品去年在歐洲市場的佔比超過一半。

德國工業企業抱怨中國假冒產品在過去數年來大幅增加,造假行為涵蓋甚廣,從品牌侵權、不安全的部件到機械設備整體仿造,應有盡有。

去年11月,俄媒報導稱,俄羅斯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中國生產的假貨對當地傳統民族工藝的破壞問題。

經合組織(OECD)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中國是全球仿冒品的主要來源,佔全球假貨的63.2%,為排名第2的土耳其(3.3%)逾20倍。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也是加拿大網購市場中假貨的最大來源國,國際反假貨聯盟呼籲從銷售源頭上遏制中國假貨的交易。

去年1月,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表的一項報告顯示,進入美國約90%假貨來自中國,在美國海關截獲的假貨中,不僅有服裝鞋帽、奢侈品,還包括汽車配件、醫藥用品。

來自日本海關、歐盟成員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家的海關在近年來的執法當中,查獲的假冒產品中有70%-92%的假貨來自中國大陸。

有評論稱,假貨氾濫,反映出中國人缺乏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創意,也是當今社會缺乏自信的心理表現,他們認為中國人仿冒產品,能為自己帶來經濟收益。加上中共引導社會「向錢看」,從而忽視其執政合法性,還有大批貪官中飽私囊或追求「政績」,都促使中國假貨成風。但此類作法永遠拿不上台面,也非長久之計。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曲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