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尼克狐碎一地 怪熊孩子?熊家長?

【新唐人2016年06月01日訊】「北京青年報即時新聞」官方微博5月30號發布的一個帖子,讓很多《瘋狂動物城》的影迷們心碎,由上萬塊樂高積木組成的尼克狐狸,剛展出1小時候就被孩子推倒,碎了一地。很多網友責備推倒尼克的「熊孩子」,以及沒管教好孩子的「熊父母」。為什麼這幾年「熊孩子事件」頻發?來看報導。

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用了上萬塊樂高積木,供職於某教育機構的趙先生拼出了這只將近1.8米高,價值約10萬元人民幣的樂高尼克狐狸

樂高尼克在寧波鄞州的萬達廣場展出,周圍用繩子隔離出一個區域,並有禁止觸摸的標誌。很多孩子來和尼克合照,拍照時孩子們可以走進隔離區,有工作人員看著,禁止觸碰展品。

不過趙先生告訴《北青報》說,「就在展出了1個小時後,有個4、5歲的小男孩在合影的過程中推了一下尼克,然後它就倒地摔碎了。」

事後孩子的父親前來道歉,趙先生儘管非常沮喪,但很寬容的表示,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不要賠償。

許多網友留言安慰趙先生,而更多網友指責推倒尼克的「熊孩子」,以及沒管教好孩子的「熊父母」。

台灣心理學博士、教育專家陳彥玲不贊同一味的指責孩子。

台灣心理學博士、教育專家陳彥玲:「這個孩子本身,他到底是因為完全沒有規範的概念?還是因為在生理上,他可能在協調的發展上還沒有辦法非常的成熟?也有可能會產生這種,讓外面人覺得他用力不當。」

但陳彥玲博士認為家長是有責任的,同時在事情發生後家長的態度也非常關鍵。

陳彥玲:「如果大人的表現讓這個孩子覺得,太好了,還好人家不要求我們賠償,孩子有可能會養成僥倖心理。可是如果家長不是這麼解釋,他去讓孩子知道,別人為什麼能這麼寬容?中國古人都還有『以德報怨』等等的傳統。事件不分大小,但是你怎麼帶領孩子,透過這個事件本身,去建立他健康的、積極的、正向的、樂於助人的價值觀。」

「熊孩子」原來是北方方言,泛指惹人厭的孩子,也會作為對調皮孩子的暱稱。但近幾年被網民定義為5到12歲左右「好破壞、愛撒潑、能惹事」的孩子。近年來大陸「熊孩子事件」頻發,有些讓人無法一笑了之。

而更加引發爭議的,是有些「熊孩子」家長的態度。例如有「熊孩子」在公交車上玩滑輪,家長置若罔聞,還振振有詞。上海玻璃博物館的展品被「熊孩子」拉扯損壞,家長不但不阻止,還在旁邊拍照。

語言文化專欄作家 高天韻:「熊孩子的產生可能更多是反映在中產階級,甚至是經濟非常富有的上層的社會家庭。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有強大的經濟支柱,可以滿足孩子所有的物質慾望,而且不想讓孩子受欺負。對於物質過份的重視,就會導致精神和道德層面的缺失。實際上這個熊孩子現象,為什麼網友這麼關心,都是因為大家發現,中國社會道德下滑,在兒童這個層面已經體現出來了。」

語言文化專欄作家高天韻指出,原因是中共60多年的統治,摧毀了中國社會道德,鼓勵人們互相鬥,重視金錢利益。

高天韻:「所以最近的幾代人非常明顯。就認為道德不重要,道德不值錢。在經濟上能取得成績,個人能掙錢就是好事。那麼這一代人,一代人發展過來,他們對孩子肯定也會灌輸這種思想。我覺得這是造成所謂的小皇帝也好,熊孩子也好,最深層,最基本的原因。」

陳彥玲博士指出,「熊孩子」現象和中共此前施行的一胎化政策也有一定關係,家長對獨生子女過於擔心和愛護,也會影響孩子的觀念。

採訪/易如 編輯/尚燕 後製/鍾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