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9·11時代 航空安保大升級 漏洞仍引恐襲憂慮

【新唐人2015年09月12日訊】9·11事件重創美國航空業,也促使世界各國加強了「飛行安全」程序,但今年的又一起墜機事故,也引發反思:14年後的今天,9·11後的飛安規則漏洞,亟待調整。

2001年的9月11號,美國航空的11號班機,原計劃從波士頓飛往洛杉磯,但是5名恐怖份子中途闖入駕駛艙。

波士頓指揮塔臺:「是美國航空11號班機嗎?」
劫機者:「我們劫持了飛機,安靜待著,會沒事的。」

恐怖份子駕駛飛機飛往紐約,衝向世貿大廈。9·11當天,美國共有4架班機被劫持。

事件過後,全球航空業的安保升級。駕駛艙門加固,防彈、防炸。不僅門板更結實,電子門鎖也更智能。但不料今年,這一安全體系又遭遇新的挑戰。

德國總理默克爾(2015.03.24):「一架德國客機墜毀,機上有超過140人⋯」

今年3月,德國之翼9525航班,被患抑鬱症的副駕駛,刻意操縱墜毀。調查人員說,黑匣子錄音顯示,機長中途曾離開駕駛艙如廁,副駕駛隨即反鎖駕駛艙,機長即使砸門也無法進入,駕駛艙眼睜睜看著飛機高速撞山。

9·11之後,各國飛航普遍採用駕駛艙閉路鎖。正常情況下,可以通過敲門、通話機,等待艙內用攝像頭確認身份後,就解鎖開門。緊急情況下,輸入密碼也能進門。但是為了反恐,特別給了駕駛艙一個「lock」鍵。一鍵,就能把艙門徹底鎖死。

德翼空難後,歐美亞多國,隨即再次更改規定,要求任何時候,都必須有2名機組人員留在駕駛艙內,希望保障航空安全。

不過,9·11後構建的航空體系,部分缺陷存留至今。

9·11事件中,4架被劫持的客機,有3架飛機的通信系統,被恐怖份子人為關閉。

而去年3月8號失蹤的馬航MH370,通訊系統也被人為關閉,飛機立刻失去聯繫。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