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中國股市徹底淪為一個騙局

今年4月初,華爾街著名空頭查諾斯表示,我提醒投資中國股市的西方投資者,你參與的是一場騙局,而非市場。

騙局來形容股市,似乎有點過分。然而,對長期跌跌不休的A股市場而言,以騙局來形容股市並無不妥。

近日,證監會正式發佈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以及《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停辦法》,兩個辦法均自發佈之日起施行。

縱觀《辦法》的內容,主要體現出幾點,其一是適當放寬財務准入指標,取消持續增長要求;其二是簡化其他發行條件,強化資訊披露約束;其三是全面落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和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的要求。此外,針對再融資,推出了「小額快速」定向增發機制,允許「不保薦不承銷」等。

事實上,上述《辦法》中最核心的看點就在於降低企業的准入門檻。

降低企業准入門檻最可能會造成三種結果,其一是大量垃圾企業會擁擠上市,造假等亂象會更加頻繁;其二是為潛在的好公司創造上市的機會,有利於市場的長期發展;其三是推進市場化改革,為經濟轉型創造了條件,解決了大量企業無法融資的困境。

顯然,從管理層的戰略角度分析,更傾向於第三種結果。

實際上,當前中國依然離不開兩多兩少的問題,即中小企業多,融資管道少;民間資金多,投資管道少。過去,因傳統金融機構的過度壟斷,對大量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設置了門檻。長期以來,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管道更傾向於放貸給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等。相反,不足10%的中小企業能夠從這類管道中獲取低利率的貸款。

至於以股市、債市為主的直接融資管道,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偏高的准入門檻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於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因無法滿足直接與間接融資管道的准入門檻,而被迫以很高的利率向民間借貸管道獲取資金。因此,降低股市的准入門檻,為大量中小企業打開融資新管道成為當前管理層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務。

不過,針對這一問題,會引出一組矛盾。一方面,以降低市場的准入門檻來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進而促進經濟的復甦;另一方面,因降低了市場的准入門檻,大量企業有望順利上市,從而快速擴大了股市的容量,造成供給過猛的衝擊。

古語有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如今,降低企業的准入門檻,總不可能同時滿足提振股市與刺激經濟的雙重目的。因此,從國家的戰略角度分析,降低企業准入門檻多以促進經濟復蘇為目的,並非以提振股市為真正的目的。

無論對主板市場,還是創業板市場,降低企業的准入門檻,就是意味著大量的企業將湧進市場,擴張市場的容量。顯然,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利空。

遺憾的是,在利空衝擊的預期下,強制退市以及嚴格信批等配套措施依然屬於口號式的推進階段,並沒有實質性的舉措落實,此舉也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A股市場中,還存在違規成本低,造富效應強的怪像。

以前幾年震驚市場的綠大地造假案件為例,綠大地在招股說明書中虛增資產、虛增業務收入的行為違反了《證券法》關於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應當「具有持續盈利能力,財務狀況良好」和「最近三年財務會計檔無虛假記載」的規定等。最終對其發行人僅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對綠大地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年度報告中虛增資產、虛增業務收入的行為,責令綠大地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等。

確實,違規成本低廉是A股「打假」現象屢見不鮮的根源。

在當前經濟環境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全國普遍中小企業的年利潤率或不足3%。然而,企業借助包裝等手段順利上市,則會獲取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利潤。於是,在違規成本低廉,造富效應強的大環境下,企業甘願冒風險進行造假上市也是常理之事。

我認為,圈錢無底線,股市的融資功能已被過度開發。而股市的投資功能也已基本喪失,這確實是一種悲哀。從國家的戰略層面來看,管理層期望以降低直接融資管道的准入門檻,來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進而提振經濟的目的本無大錯。但是,在不適當的時機,過度開發股市的融資功能,卻會令市場蒙受巨壓。此外,部分投資者在管理層鼓吹投資者保護的前提下大舉抄底,以為撿了便宜。殊不知,股市的底卻遙遙無期,昔日抄底者已成為套牢一族。從某種角度分析,A股已經淪為騙局。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