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亞太整點新聞】

【新唐人2013年9月7日訊】9月6日【亞太整點新聞】

提要
法務部長曾勇夫涉關說 函送監院調查
宣布退休 宮崎駿:這次我是認真的
服貿毒蘋果 學者:政府不知中共為何物
大陸旅遊法上路 陸客團恐少3成
同心會101謾罵攻擊 遭環保局噪音告發

柏林電子展今登場 三星索尼小米先交火

歐洲最大的柏林消費電子展今天正式登場了,各國大廠紛紛發表新產品爭取曝光度,不過全球的智慧型手機大戰展前就已經激烈開打,台灣雙A品牌和宏達電,日本的索尼和韓國三星都已經推出代表性新品,中國大陸的小米機更找來前Google全球副總裁,對國際大廠跨海叫陣。

柏林消費電子展週五終於正式開展,這場歐洲最大的3C年度盛事,不但每年都成為鎂光燈焦點,也已經成為各國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

德國電腦雜誌編輯 Georg Schnurer:「整體看來,IFA近年的策略一直都很策略。他們知道商業會展要成功,不只要有參展者,也要有參觀者,而參觀者不只想要看到新產品,他們要獲得娛樂感。」

今年各國大廠搶在IFA開展前,已經接連推出新品,包括台灣手機大廠宏達電、雙A品牌宏碁和華碩,分別推出外型酷似機皇hTC ONE的中階機種Desire 601,首款支援4K錄影的宏碁Liquid S2,以及華碩的Fonepad和MeMO Pad等多款變形平板。

(2013.09.04) 三星執行長暨總裁 申宗均:「它集結了晶亮有形的介面,美感和極致的生產力於一身。」

國際大廠也不惶多讓,韓國三星推出能夠收發郵件還能講電話的智慧錶Galaxy Gear,還有5.7吋大螢幕的高階手機銀河Note III,力戰日本對手索尼的智慧錶SmartWatch2和新機皇Xperia Z1,Z1不但承襲一貫的防水功能,這次甚至能夠「外掛」相機鏡頭,智慧型手機瞬間變身高階數位相機。

中國小米創辦人暨執行長 雷軍:「今天有一個特別特別出名的人,也到了我們現場。」

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戰況最激烈的應該還是這裡,遠隔重洋,中國手機大廠小米大動作發表第三代小米機,不但喊出要「完爆」三星的「Note 3」,還挖角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副總裁Hugo Barra,到場站台亮相。

前Google全球副總裁 Hugo Barra:「各位米粉,大家好,我也是米粉。」

小米機推出高規格智慧機、速度號稱全球最快,價格卻是台幣萬元有找,雖然常常被批抄襲,也有個資洩漏等安全性疑慮,但它的低價攻勢,已經給對手帶來,巨大壓力。

美國彭博新聞:「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機,過去幾個月我們一直在討論蘋果在中國的市占,看來(蘋果)他們情況確實很困難,像小米這樣的公司如此大幅拉低Android手機的價格,很難跟它競爭。」
美國彭博新聞來賓 Matt Miller:「(小米)他們的手機只要iPhone的三分之一,肯定是大大便宜很多,這也是我們預期蘋果本月可能也會推出5C。」

美國蘋果公司下周不但將在北京和美國同步發表新品,更將首度在中國大陸和全球同步推出新的iPhone,各界普遍認為,蘋果將從此改變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策略。

新唐人亞太電視 吳柏萱整理報導

hTC聚焦中國 打造專屬OS系統?

華爾街日報網站引述消息來源表示,hTC將針對中國市場,量身打造自有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平台,並已經進入原型機 測試階段,預計今年底要推出。但卻在此時爆發設計團隊向中國洩密案,而且對象是中國的地方政府。如何解讀手機大廠前進中國,設計專屬系統背後可能的考量因素?今天的焦點縱橫,為您解析。

吳教授您好,宏達電爆發設計團隊向中國洩密案,外界憂心將影響後續新機種的推出、傷及營運的同時,其實HTC正在針對中國市場,打造一個專屬的行動作業系統,預計要在今年底來推出。請教老師,您怎麼看HTC想打造自己的獨立作業系統?是單純的商業策略,還是包含進入中國市場的政治層面考量?

財經100秒

汽車、房市 撐起美「適度」成長

根據聯準會(Fed)調查的地區經濟情況,美國經濟近幾個月以「溫和到適度」的速度成長,主要歸功於消費者購買汽車和房屋等項目。

=====

歐英日 貨幣寬鬆一條心

歐洲央行5日一如市場所料維持利率不變,英、日央行也都保持貨幣寬鬆的規模,反映在貨幣政策的刺激下,經濟漸有長進。如今央行面臨的是壓抑籌資成本的考驗。歐元、英鎊及日圓5日兌美元均走跌,日圓兌美元一度貶破100日圓。

=====

落戶北京難 黑市飆50萬人民幣

大陸外地人落戶北京難如登天,卻提供「戶口仲介」生存的溫床,只是想要戶口、工作一條龍服務,所費不貲。據北京「戶口仲介」業者表示,北京市戶口「20萬元人民幣都不一定能辦下來,多的花費40、50萬元也很正常。

=====

icash打通關 搶悠遊卡地盤

繼悠遊卡之後,金管會昨日核准統一超商發行的icash成為國內第二張可以多用途使用的電子票證,以後icash也可以像悠遊卡一樣,到不同的便利商店使用,或搭乘交通工具。

新唐人亞太電視 整理報導

法務部長曾勇夫涉關說 函送監院調查

特偵組上午以法務部長曾勇夫、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涉接受立法院長王金平及立委柯建銘關說,針對柯建銘涉背信案更一審獲判無罪,要求高檢署檢察官不要再上訴,涉違法關說個案。今天將曾勇夫移送監察院,陳守煌則依《法官法》移送檢察官評鑑。曾勇夫表示,自己坦蕩蕩,從來沒有介入任何個案,他懷疑是私人恩怨報復。下午曾勇夫也前往行政院。向院長江宜樺說明詳細情況,會談一個多小時後才離開。

宣布退休 宮崎駿:這次我是認真的

現年72歲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今天(6日)在東京當地時間下午2點召開記者會宣佈退休,不再拍攝動畫長片,在記者會中,宮崎駿強調這次「我是認真的」,表明退休決心,要交棒給年輕一代。

日本動畫大師 宮崎駿:「至今為止,我好幾次說過要退休,也引發了一些騷動,可能有人認為,反正又會再說這次我是認真的!」

日本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宮崎駿今年9月1 日威尼斯(Venice)國際電影節上, 就宣布要退休,週五在東京的記者會上,宮崎駿親口證實。,2013年7月在日本上映的《起風了》成為退休前導演生涯的最後作品。

不過,宮崎駿說,未來仍然會在動畫電影事業盡一份協助的力量。

日本動畫大師 宮崎駿:「這裡寫著『我是自由的』,不做的自由也是有的但只要我還能開車,就打算每天都去工作室,然後,如果有想做的、能做的,也打算做現在還是需要休息的階段在休息期間,很多事情會漸漸明白起來在這裡和大家承諾什麼的,恐怕都不能遵守,請大家理解。」

七十二歲的宮崎駿不時摸摸頭,露出頑皮小孩的神情。宣布引退的記者會,現場吸引約600名國內外記者聚集,可見宮崎駿的魅力與影響力。

新唐人亞太電視 吉米 編譯

服貿毒蘋果 學者:政府不知中共為何物

六月簽署的兩岸服貿協議,從行政部門戰到立法院新會期,下禮拜即將燒到兩黨主席身上,但面對兩岸體制矛盾,學者拿出中共官方規定,指出台灣政府根本不知中共為何物,一旦開大門讓中資大舉入侵,如何保障國家安全,以及受衝擊產業的人民生計。

拆穿服貿謊言,台灣周刊雜誌披露四年來中資投資地圖,指出台灣近六成服務市場早就開放,但學者直言,服貿比前三波開放更可怕,不但通過之後不可逆,一旦開放台灣將喪失主控權。

台大經濟系教授 鄭秀玲:「陳德銘他已經講了,他們目前進來的,很客氣,進來的不是很多,因為要等我們簽完協議之後,才會大舉的進來,所以我們政府不要說,現在進來的不是很多,以後簽完了也不會很多,這個邏輯是不通的。」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 副教授 董立文:「大陸企業赴台通知,裡面的相關規定,消極的就是說,來台灣投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不能危害他們中國的統一,積極的,還要促進統一,這是他們的,法律的規定。」

中共法律明訂,陸企赴台背負政治目的,董立文批評兩岸體制矛盾,行政部門不知何為中共,他列舉政府的服貿說帖,在在暴露台灣國安體制的脆弱和盲點。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 副教授 董立文:「誰會刻意的用違反言論自由的理由,來排斥表演團隊的演出,當然是用商業理由,用廣告制裁,合法的手段,來抵制那些中共不喜歡的人,中共在海外對付法輪功、民運團體、蘋果日報這些異議團體的常用方式。所以我們的政府機關說這樣的話,我覺得他真的是不知道,還是假的不知道?」

台大經濟系教授 鄭秀玲:「我們政府從六月幾號簽到現在,從來沒有說真話,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說,服務貿易協議,內容是什麼。大家自己去看協議,自己去判斷,這個協議會不會害你,害你沒辦法生存下去,所以這個,不是藍綠的問題,是我們庶民的生存的問題。」

幾個月來,服貿議題沸沸揚揚,學者專家接二連三敲警鐘,政府官員卻以「答錄機回覆法」應對,學者呼籲台灣公民醒覺,自己研究兩岸開放服貿,究竟會不會威脅到生家大計。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進交 張芝瑄 台灣台北報導

大陸旅遊法上路 陸客團恐少3成

中國大陸旅遊新法規定,10月份開始,陸客團出國,旅行業者不得安排購物行程,未來大陸出國旅遊團費上漲,台灣觀光局認為,團費反應成本,可以減少台灣旅行社,低價惡性競爭陸客團,不過陸客團人數短期內恐怕會減少3成。

大陸旅遊法明訂,將禁止旅行社安排購物行程,打算遏止零團費等亂象,未來旅行社無法抽取購物佣金,成本上漲,直接反應在大陸旅客出國團費。

旅行公會理事長 姚大光:「如果沒有購物行程的話,當然團費就會提高,我想團費提高,可能有5%到20%不等吧。」

團費增加影響陸客出國意願,預估10月份旅遊法上路後,來台陸客團人數將減少三成,影響時間可能持續到明年一月。

觀光局業務組長 賴炳榮:「初期大概會down (減)三成,大概我們跟相關的業者,跟公會他們也有一些溝通跟了解,他們能夠體會。」

不過也有業者表示,畢竟購物是陸客來台主要目地,就算不能安排購物行程,陸客團也還是會在飯店周邊尋找店面消費,旅遊市場還是會有因應方式。

新唐人亞太電視 郭雲開 沈唯同 劉姿吟 台灣台北報導

同心會101謾罵攻擊 遭環保局噪音告發

愛國同心會組織,近來在台北101大樓外踩踏照片、用高音喇叭謾罵法輪功的行徑,引發外界議論。今天晚間已經是同心會這禮拜以來,連續第三天滋事。對此,環保局指出,同心會的噪音污染曾經達到88.2分貝,雖然被民眾12次檢舉,但對方屢勸不聽,環保局已經在上個月中,開出三萬元最高罰鍰。

同心會成員:「民族敗X, 民族敗X。」

昨天晚間,同心會成員周慶峻、張秀葉等四男一女,再度出現101大樓外滋事,除了鼓吹中共的一國兩制,就是口出髒話,並且以近距離、長時間方式,言語攻擊一旁的法輪功學員。

民眾:「有點誇張,就覺得不用做這種事。」
民眾:「對呀,跟我們台灣的那種文化不太一樣,還滿讓人家不舒服的。」
民眾:「如果每天製造這種噪音來講的話,應該也是有一些,我們應該有一些法可以管理,就說你不要去妨害到別人。」

事實上,從七月到現在環保局已經接到12次民眾檢舉同心會,並在上個月10號和16號給予告發。兩次音量為88.2分貝和82.3分貝,嚴重超標,但同心會屢勸不聽,讓環保局祭出三萬元的最高罰款。

台北市環保局第ㄧ科科長 邱國書:「(準則)他的最高罰款額度就是3萬塊錢。88分貝,那個聲音就好像站在忠孝東路四段,這個上下班的尖峰時間那種聲音,大概就有80幾分貝,那如果說長時間待在那種高噪音的環境,其實對聽力都會產生影響,那如果說短時間經過就會覺得很不舒服。」

即使白天公車經過的噪音,也很難達到88分貝。同心會遭告發後還向官方抗議,但環保局說,只要民眾檢舉,環保人員就會到現場量測,並要求10分鐘內停止噪音,同心會若一年內再犯,罰鍰也將加重。

新唐人亞太電視 沈唯同 盧天常 陳真 台灣台北報導

18米黃色小鴨 公開製程

9/19號18米高黃色小鴨就要在高雄展出,業者正在趕工製作,因為這隻黃色小鴨製作工程浩大,由240片布料拼貼而成,總長度為840公尺,將近2座101的高度,業者特別訂製堅硬的材質,光是布料重量就有1000公斤,是亞洲最重的黃色小鴨。

記者 張媛婷:「黃色小鴨的魅力實在無法檔,看記者身上一身黃就知道,在記者身旁這隻黃色小鴨,一米八也就是一百八十公分這麼高,那實際會在高雄展出的那隻小鴨,是它的十倍,也就是十八米這麼高,那記者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新北市五股的氣膜工廠,現在工人正忙著趕工製作出超大黃色小鴨。」

工人忙著裁剪布料,因為在兩個禮拜以內,就要將黃色小鴨拼裝完成,送往高雄充氣測試。平均每片布料都有10公尺以上,最長的一片有19公尺,黃色小鴨由240片布料拼裝而成,使用的布料總長度有840公尺,將近兩座101的高度,製作過程浩大,剪裁之後,就要進行車縫的部份。

氣膜工廠業者 樂宇庭:「設計師提供的分片來講,它的嘴的部份是有最多弧度的地方,嘴部的部份是目前我們,覺得車縫上是最困難的。」

為了讓黃色小鴨經的起風吹雨打,使用的塑膠布料相當特別,不僅耐操又耐磨。

氣膜工廠業者 樂宇庭:「人都是絕對沒辦法把它拉開,甚至說我們用一般比較尖銳的東西,去戳它它都可以去承受。」

特殊的布料,重達1000公斤,比起香港16米的黃色小鴨,還要重上一倍。

氣膜工廠業者 樂宇庭:「整個做起來之後,我們光布料的部份就已經高達一頓了,還不包含他們的浮台跟我一些內部風機的部份,所以它也應該算是亞洲最重的一隻小鴨。」

亞洲最大隻,全球第二大,1/10縮小版的黃色小鴨,充氣時間五分鐘不到,18米高的黃色小鴨,預計要花兩個小時,充氣完成後,要40個人手拉手才能圈起來。這隻眾所矚目的黃色小鴨,將在9/19號在高雄光榮碼頭,與大家見面。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輝模 張媛婷 台灣新北市報導

台灣速速看

北市傳登革熱病例 衛生局噴藥消毒

登革熱拉警報,台北市大安區又有2名確診病例,衛生局6日早上7點,緊急進入病患住家和附近100公尺商家,進行噴藥消毒,不過,1樓便利商店,前一天深夜才接到通知,措手不及,店家擔心店內100多萬的商品,可能全都泡湯。

= = = = =

清除巨石 基市府上午撤離居民

清除基隆北寧路山腰上兩千噸巨石,6日一早基隆市府針對危險區域74戶居民進行撤離,隨即展開巨石敲除作業。商原先準備180孔劑量的膨脹劑,預估派不上用場。整個作業預計9月15日完成。

= = = = =

大二膽守備 擬移交警察海巡

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少將今天表示,大、二膽島未來移交金門縣政府管理後,將由警察機關或海巡部隊負責治安守備任務。

= = = = =

翁金珠宣布參選彰化縣長 民進黨形成五人爭霸

距離下屆縣市首長改選還有一年多,前彰化縣長翁金珠今天正式宣佈第五度角逐縣長寶座。在彰化縣方面,民進黨表態參選者眾,除立委魏明谷、縣黨部主委陳進丁、前立委江昭儀與彰化市長邱建富外,加上翁金珠,形成五人爭霸。

新唐人亞太電視 整理報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