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借毛澤東「筷子論」吹「憤怒筷子」集結號

【新唐人2011年12月12日訊】(新唐人記者林妙音綜合報導)美國《洛杉磯時報》周日(12月11日)發表了中國作家余華的文章《中國之秋並非阿拉伯之春》(Chinese Autumn is no Arab Spring) 說,中國的民眾就像一根根筷子,但每根筷子勢單力薄;而前中共黨魁毛澤東也曾用「筷子論」煽動民眾起來造反當時的國民政府,才奪取了政權。余華也提出,只要中國每根「憤怒的筷子」集結起來,中國就會爆發革命。

毛用「筷子論」煽動革命

文章開頭說,當年,毛澤東在煽動革命時,把一根筷子一折兩半。然後他拿起一把筷子,筷子卻無法被折斷了。毛藉此向人們展示,只要這些人集結起來,「革命浪潮」就會勢不可擋。

余華認為,正是通過集結當時分散在中國各地的「憤怒的筷子」,毛最終得以在194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奪取了中國政權。

因此,「一根筷子」還是「一把筷子」,在余華看來,已經再次成為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他說,中共很清楚,當今中國「憤怒的筷子」已遍布各地,但是中共認爲,只要「筷子們」是分散的,就可以把他們一一折斷,不管數量有多少。

所以,余華指出,儘管這不是易事,但只要每一根「憤怒的筷子」集結起來,中國就會爆發革命。

「憤怒的筷子」聲音此起彼伏

近年來,大陸各地的群體抗爭事件此起彼伏。特別是阿拉伯世界掀起茉莉花革命浪潮后,中國民衆的維權意識日漸覺醒。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曾發表評論文章,引援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發布的研究顯示,2010年中國大陸發生了超過18萬起的抗議和騷亂事件,比10年前增加3倍以上,且社會動蕩仍在加劇。

孫立平還指出,中國社會最大的威脅是社會潰敗,但中共當局「穩定壓倒一切」的思維定勢,其結果卻使社會潰敗的趨勢日益明顯。

今年5月9日,大陸「財經」雜誌刊登文章「公共安全賬單」,其中明確提出:6000億元公共安全支出尚不能完全涵蓋直接或間接用於維護社會穩定的費用。

《美國之音》報導則引述中國憲政學者章立凡認爲,中國疆域遼闊,加上政府不惜斥重金維持穩定,若只有星星之火則難以燎原。

他說:「中央政權在鎮壓各地的騷亂事件上很有經驗。它現在也是這樣,強力維穩,發現一處,撲滅一處,絕不讓它連成片。」

因此,余華在他的文章中說,目前擺在中國面前的只有兩條道路:自上而下的民主和自下而上的革命。這兩條道路可能都是漫長的。

余華認為,讓執政者放棄權力不是易事,但儘管中共的高官不喜歡民主,事實上,只有民主才是他們保住性命的關鍵。

章立凡說,從理性的角度,他個人希望避免革命,用最小的代價、和平的方式來完成這次社會轉型。而他認為,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經濟全球化的出現,人們獲得資訊的能力大大加強了,跟世界上普世價值的溝通也更加便捷,中國並非沒有實現和平轉型的可能。

《德國之聲》:中國政治尚在1.0時代

此外,中國知名學者吳祚來在《德國之聲》撰文質問,中國政治何時進入2.O時代?

報導說,當網路進入到2.O時代后,從接受單向信息到自由發表言論,技術革命喚醒了中國公眾在政治層面的自主意識。但是,中國政治卻仍停留在1.0時代,一點沒有升級的跡象。

文章說,在胡溫時代,人們看到在各種各樣的「對話」上的所謂「進步」,但這樣都是象徵性的表面功夫,沒有解決具體問題。

文章斥責,當今的「人民」作為一個名詞,已經被權力者用死了。而當「公民社會」與「公民」一詞復活的時候,政府有關部門居然發出通知,不允許提「公民社會」。

他認為,執政黨不願意看到公民社會的到來,妄想通過強力打壓,使公民社會胎死腹中,讓單面社會的一點零時代,永遠不升級。

「 1.0時代,就是這樣的單面語言的時代,執政者永遠都在自言自語,與公民社會不能形成有效的交流。官方只能用自己的固有語言,來帶動一點點龐大的行政體系的良性行動,或表面性行動,但卻永遠改變不了1.0時代的制度本質。」 吳祚來在文章最後如是説。

相關視頻:【新聞週刊】中共獨裁61年 維權抗暴遍地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