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偏知偏見 何談「清算」?

【新唐人2011年10月14日訊】值此海峽兩岸都在隆重「紀念辛亥百年」之際,我估計,巴黎的左派朋友,無論是為了展示自己,還是為了衛道,都不會錯此良機,肯定要說點什麼——果然,《中國特色民主從反思中華民國開始 》了。

該文洋洋8000多言,卻了無新意,不過是繼續對民國的「清算」——這些,作者已在《為什麼感謝《建黨偉業》 》一文中「清算」過,我則以《駁錯誤的歷史觀》「清算」了其中的謬誤。

又鑒於辛亥前後,是為「亂世」;民國人物,更是魚龍混雜;對於彼時彼人彼事,見仁見智,或臧或否,人人言殊。因此,對《反思》一文所述史料及其態度,應予尊重。

既然如此,今次就恕我少談內容,多說文字。

首先是「文不對題」——通篇全是「反思」即「清算」民國的一無是處,沒說一句「中國特色民主」究竟是神馬東西,也沒說從民國「反思」出了神馬東西來,因此,文章似應以《清算民國的民主》為題。

「偷梁換柱」是第二特點——文章開篇說,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令西方嘆為「打破了一切經濟學教科書的原理」,便以「北京共識」名之,而在國內,則以「中國特色的民主或社會主義民主」稱之。

否。

——「北京共識」之說,著眼的既是經濟,與之對應的則是「集中力量辦大事」「不差錢」的「中國模式」,這已是約定俗成,其內涵絕不是指「中國特色的民主或社會主義民主」!

忽悠中國特色民主,不必如此移花接木挾洋自重,請問,世界有幾人認同「特色民主」為「中國模式」的本質?

三是「顧此失彼」的老病複發——為了說明「衡量一個政權是否合法並不是看其來源,而是看其治理的有效性」的歷史觀,文章拿李世民與王莽做對比。

殊不知,依照中國傳統的皇權文化,王莽的罪責不在「治理」,而在於「篡漢」——連作為「漢家老寡婦」的太皇太后,都大罵他「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

同理,文章推崇「統一」了中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並以此作對照,曆數民國的罪惡,說民國使得「中國已幾乎到了『蠻荒亡國』的地步」。

且不爭論事實是否如此了,僅就此說而論,恰恰忽略並觸到了紅朝的「心病」——未能統一台灣。

惟其如此,才使得馬英九得以「以歡欣鼓舞的心情」,「為中華民國慶生」,稱「辛亥雙十是海峽兩岸共同的記憶與資產」,慶幸民國未在「六十多年前就走入歷史,沒有機會新生,更不可能開啟海峽兩岸不同的發展歷程」,並以「中華民國不僅保障了台澎金馬的安全,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命脈,創造了台灣經濟與政治的奇蹟,實現了台灣先賢追求議會自治的理想,而且還向世人證明:民主可以在華人社會的土壤中生根、開花、結果」,「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而自豪,卻令大陸難堪。

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都不允許前朝「偏安一隅」。如今的大陸與台灣,卻是一國兩制,各行其政——文章「哪壺不開提哪壺」,拿未能「大一統」說事兒,豈不是與「政權是否合法」決定於「治理的有效性」之說南轅北轍?

倘若民國在「六十多年前就走入歷史」,左道們對辛亥,對民國,乃至對孫中山,一定會另有評說,不會像現在這麼言不由衷,並且「清算」得更加「徹底」。

四,「違背常識」,乃是文章最大的硬傷——「如果說清朝是倒塌的大廈,中華民國則不但連清理地基的工作都未能做到,而且把地基都丟掉了」云云,總之是,「民國」不如「滿清」,做民國的國民,也不及做滿清皇帝的臣民和奴才。

多麼荒唐。

這些奇談怪論,不過是《為什麼感謝,》一文中,諸如「今天世界上存在的五十多個君主制國家,大多穩定」,「君主制能夠這麼長時間存續下去,自有其合理性」,而「最不穩定的也是共和制國家」等觀點的進一步發揮,與責怪辛亥革命終止了「預備立憲」之說,異曲同工。

談論歷史,理應「就事論事」,不能「假設」,細節可以商榷,但大勢不可臆斷,更不可自作聰明地標新立異——一根筋地假設「清末新政」成功,怎不假設失敗的可能?

況且,不是主張以「務實」和「實際」的態度看歷史么?那麼,民國的橫空出世,即便不是「人民的選擇」,也該是「歷史的選擇」吧!再說,「共和」取代「專制」,其進步意義不言而喻,並且得到了世界的肯定,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世人的共識。

五是,文章用了大量篇幅,對民初的民主極盡「否定一切」之能事。

文章迴避了下述事實——民初的憲政,免不了的真假虛實,還算有模有樣;學術、出版、言論也算自由;許多政客、文人的個性張揚,人格獨立,敢怒敢言;成就了一大批政治思想文化的大家,魯迅能夠橫眉冷對嬉笑怒罵,胡適得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哪像現在這樣犬儒到處吼,五毛遍地走!

文章更是迴避了對「中國特色民主」的解讀,對它的內容,形式,優越,隻字未提——其難言之隱不難想見,起碼,他解釋不了眼下的這一現象:美國「佔領華爾街」的集會遊行如火如荼,奧巴馬竟然表示「理解和同情」;而我們的門戶網站,對紀念辛亥百年大會,卻是「該評論已經關閉」或者「0人參與」,這就難怪網民憤然「無評論,不新聞」!遑論反右,文革,無數冤假錯案,都拿不到檯面上了。

六是「自相矛盾」——既然承認「一個制度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相信一次革命論的革命黨人顯然把制度過於簡單化了」,「放眼全球各國,凡成功的模式大多是經過數百年的來回搖擺、嘗試才最終確立」,並以英國為例加以說明,那麼,何以單對民國橫挑鼻子豎挑眼地求全責備?今日台灣的政制,不正是經歷了百年的「來回搖擺、嘗試才最終確立」的么?

——這或許與文章冗長,寫到后語忘了前言有關?

凡此種種,罔顧事實,思維飄忽,前後抵牾,自相矛盾,偏知偏見,何談「清算」?

文章來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