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晨報》回顧辛亥 專輯被腰斬編輯調職

【新唐人2010年11月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喬龍報導)湖南長沙的《瀟湘晨報》,因本週刊載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的特別報導,標題為「天朝垮台前,利益集團已經丟盡了它的臉」,懷疑觸動了當局敏感神經,負責該專輯的兩位編輯,其中一位被調職。

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瀟湘晨報》計劃刊出50期的系列報導,第二期在刊出之後本週就遭停刊。據稱,該報導的標題觸動了當局。長沙的一位資深編輯週三告訴本台:「是天朝垮台前,利益集團丟盡了他的臉。這個利益集團取這幾個字有影射的嫌疑,這個肯定是很明顯的。其實這個寫歷史也無所謂,國內也一直沒有說寫歷史有什麼不對。主要是講清朝晚期腐敗了,利益集團勢力很大,最後導致他完全垮台了。他這個東西寫的是歷史事實。」

負責策劃的副總編輯龔曉躍在卷首語《所謂天下大勢》中寫道,歷史背後有既定邏輯起作用,滿清統治者選擇封閉,而「人民要電報以利信息,人民要辦報以彰思想」,歷史就是「翻牆者對抗修牆者」,「修牆者的心魔之牆高到一尺,翻牆者的攀越之道必然暴漲一丈」。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被其他網站轉載的文章標題已經做了修改,「天朝垮台前」被改為「清王朝垮台前」,而「利益集團」則被冠以「愛新覺羅」。對於有傳聞指該報總編輯劉劍和副總編輯龔曉躍被調職,本台致電該報核實。

職員:沒有這回事,沒有,都沒有,他們都還是在以前那個……以前做什麼,現在還是做什麼。
記者:在網上看到的兩個標題,怎麼不一樣?
職員:我不太記得了,因為我這裡也沒有30號的報紙了。

當地的編輯告訴記者,總編輯還在,但副總編輯龔曉躍已經調離:「(總編輯)現在還沒有,可能過一段時間或者弄個別的什麼職位也是可能的。我問了我們那兒的記者,他昨天問過了說總編沒有撤職,但是這個副總編可能去做雜誌了。」

據報,30多歲的龔曉躍是湖南人,曾在《南方都市報》評論版任職,後任《南方體育》總編輯,2005年8月30日《南方體育》停刊。

他11月1日晚在其微博上記錄,「我只是覺得悲傷」。事件在學者及網民之間議論紛紛,絕大部分認為是當局過於敏感及「對號入座」,湖北網絡作家劉逸明說:「發生這樣的事情正說明中共當局現在覺得自己和滿清晚年比較相似,所以他們會對這個文章很忌諱,覺得這是在以古諷今,在諷刺自己。」

近年來,北京和廣州的報紙因發表令當局不悅的文章,被整肅的情況較多,劉逸明說:「發生在湖南比較少,以前好像還沒有出現過湖南的媒體被整肅的事情,這應該是第一次。」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前研究員張博樹博士說,當局不願人們用自己的角度看待歷史:「他就覺得好像是在影射誰。其實他們這個做法太愚蠢了,這個中國今天所面對的情況和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的情況,的確有些地方是可以做些比較。負責任的媒體工作者和負責任的公民和負責任的官員,大家都可以做這個比較。」

研究中國憲政的張博樹說,辛亥革命前夕,晚清王朝危機四伏,與今天也有幾分相似:「當時他也的確是拒絕來自體制內外的一些改革的呼聲。當時的皇帝光緒也曾經確實想去推進變法,但是被朝廷裡面的保守派勢力所斷送了。儘管慈禧太后的時候,她也提出要推行新政和進行預備立憲,當然這是在體制內外的壓力之下所做出的一種表示,但是的確晚清王朝的內部各種各樣的矛盾積累得太多了,最後發生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

對比當前局勢,張博樹認為,在一黨專權的體制下:「內部實際上是有很多矛盾的,有很多甚至是可以稱之為危機的東西。我想我們的領導者大概他們也是清楚的,那些負責媒體控制的宣傳部門,他們肯定也是清楚的,如果他要是覺得他自己現在真的很好,他幹嘛要做這種對號入座呢?幹嘛非要把人家的主編讓人家下課呢?說明他自己意識到今天的一些問題和一 百年前的問題的確是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他自己有一種恐懼感。」他希望政府放開討論,讓人們去研究一百年前和今天,做一些比較。

相關文章
評論